二之具(第4/6页)

檐布之下要放“承”——就是在击打茶团时的承重器具。它必须牢固,以将茶模固定其上而不至于滑动。这种器具和砧板的作用很相似。

【原文】

芘莉〔1〕,一曰嬴子〔2〕,一曰篣筤〔3〕。以二小竹,长三尺,躯二尺五寸,柄五寸;以篾织方眼,如圃人土罗,阔二尺,以列茶也。

【注释】

〔1〕芘莉:芘和莉本是两种草名,这里指用草编织而成的一种列茶器具。

〔2〕嬴子:筐笼一类的竹编器具。嬴,通“籝”。

〔3〕篣筤:篣和筤义同芘莉,是两种竹名。这里指竹编的一种列茶器具,类似于笼、盘和箕。

【译文】

芘莉,又称籝或篣筤。用三尺长的两根小竹竿,制成全长两尺五寸,手柄长五寸,宽两尺的工具。用竹篾织成,方眼,类似于菜农常用的土筛,宽二尺,用来放置茶饼。

【延伸阅读】

芘莉属于筛子的一种,筛子是我国传统常用的一种器具,它的形式多样,用途广泛。筛子一般用竹子或金属编制而成,底部有孔,疏密程度不一,可做分选物品之用,也可在其上晾晒物品。

筛子这种器具和中国传统的茶、酒联系都非常密切,晾晒茶饼的时候要用芘莉,喝酒的时候也会“筛”一下再饮用。《后汉书·马援传》中就有“援乃击牛酾酒,劳飨军士”的记载,这里的“酾”和“筛”同义,唐人李贤为这句话作注:“酾,犹滤也。”要筛的酒一般是浊酒,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烧酒。中国古代一般用发酵法做压榨酒而不用蒸馏法酿酒。酒的酒糟和酒液混合在一起,喝酒的时候需要过滤。许多古代典籍中记录了这种筛酒和饮酒的方式,《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写道:“两个老婆子蹲在外面火盆上筛酒。”《金瓶梅词话》写潘金莲与武松对饮:“妇人又筛了一杯,武松却筛一杯递与妇人,连筛了三四杯饮过。”

当然,除了晒团茶,或者筛酒,在农业活动中,土筛还可以筛粮食;在建筑上,还有特制筛土的筛子——《汉书·贾山传》中就有“筛土筑阿房之宫”的记载。

【原文】

〔1〕,一曰锥刀,柄以坚木为之,用穿茶也。

【注释】

〔1〕棨:这里指在茶饼上钻洞用的锥刀。

【译文】

棨,又称锥刀,柄是由坚实的木料做成,给饼茶穿洞用。

█茶刀

【延伸阅读】

棨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用木头做的通行证,形状和戟相似;二是指旧时官员出行的仗仪,用木头做成。陆羽所说的棨是一种顶端锐利的钻孔锥刀,它除了穿茶饼,还可以用来修鞋子或者钻一些不太深的孔洞。

锥刀在中国出现得非常早,在文字记载中,战国时期的纵横家苏秦,因为在秦国求官不成,被众人所鄙视。他发奋读书,夜间困了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这种工具在古代民间极为常见,比如古时做布鞋,最注重鞋底的结实程度,在制作鞋底的时候,会用韧性非常好的麻纺成粗线,然后以特制带孔眼的锥刀来钻洞,用针缝制。在一些传统缝纫技艺没有完全消失的农村,这种做鞋底的方式依然存在。民谚里也有一句歇后语叫“纳鞋底不用锥子——真(针)好”。另外,古人做草编农具的时候,也一定会用这种工具来钻孔,以牵引编绳。

大概是因为锥刀经常和农事活动密切相关,所以古人对这种工具是非常蔑视的,甚至赋予它卑微、低贱的含义。三国时期的曹植在《求通亲亲表》里面自谦:“臣伏自惟省,无锥刀之用。”《明史·齐之鸾传》中也有“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乃竞锥刀之利,如倡优馆舍乎”的句子。

【原文】

〔1〕,一曰鞭。以竹为之,穿茶以解〔2〕茶也。焙〔3〕,凿地深二尺,阔二尺五寸,长一丈,上作短墙,高二尺,泥之。贯〔4〕,削竹为之,长二尺五寸,以贯茶焙之。

棚,一曰栈,以木构于焙上,编木两层,高一尺,以焙茶也。茶之半干,升下棚;全干,升上棚。

【注释】

〔1〕扑:穿茶饼用的绳索或竹条。

〔2〕解:发送,输送。

〔3〕焙:指用来烘焙茶饼的茶炉。

〔4〕贯:焙茶时贯穿茶饼的长竹条。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