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白拿西突厥情报(第2/5页)

但也就像是大汉与罗马建交被安息帝国阻拦,大唐与东罗马帝国的商路也被后来崛起的阿拉伯帝国阻隔。

李玄霸并不想让亚欧大陆桥这一片区域被统一。像现在这样,几个帝国打成了一锅粥,才更符合大唐的利益。

如果这一片区域局势安定下来,西突厥、吐蕃等势力也会安定下来,他们就会把视线转移到大唐了。

大唐现在连江南、岭南、云贵等地都还没有开发完毕。西突厥和吐蕃的领地是食之无味,弃之绝对不行。得让他们在外部压迫下,老老实实给大唐当附属国才行。

但李玄霸想要实现这个目标会非常困难。

东方古国这边出现了一个叫“李世民”的天命之人,西方也出现了一个同样的“天命之人”。

这个“开挂”的人,名为穆罕默德。

穆罕默德,伊教先知,阿拉伯帝国的建立者。他6岁父母双亡,8岁祖父去世被伯父收养,23岁给富商遗孀当商队经办人,约40岁的时候与遗孀结婚,生活才富裕起来。

正常人的话,这一生差不多就到顶了,但他的传奇人生这才刚刚开始。

穆罕默德50岁的时候投身宗教事业,60岁被贵族迫害赶走。他脑袋一拍,认为传教救不了分裂的阿拉伯人,于是努力了十年,70岁创建阿拉伯帝国。

这个人的事迹对阿拉伯民族而言,相当于春秋时期的孔老夫子游历诸国之后脑袋一拍,“教书救不了分裂的中原”,于是带着弟子们把一盘散沙的东周统一了,成为了始皇帝。

当然,没有说他比得过孔子和始皇帝的意思。只是说这种开挂程度,连秦皇汉武唐宗明祖都要为之侧目。

在穆罕默德余荫下,他的继任者只花了十年时间,就把强盛一时的波斯帝国灭了,顺便把埃及吞了。

天高路远,就算李玄霸拉着同样开挂的二哥李世民,也不可能阻拦这位先知的开挂之路。

何况大唐也不可能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去插手如此遥远的国家纷争。大唐人自己现在都吃不上饭呢。

李玄霸想做的事,和历史中的唐高宗差不多。

唐高宗时期已经对西域有所了解,所以试图拉着波斯打西突厥。

哪知道波斯不仅自己废拉不堪,也实在是打不过对面开挂的,被阿拉伯帝国覆灭。唐朝甚至想帮波斯帝国复国,最终还是因为路途遥远算了。

李玄霸想提前介入波斯帝国的政治斗争,看能不能给盛极而衰的库思老二世注入一发强心剂,避免波斯帝国内乱。

阿拉伯帝国的崛起不可避免,但有波斯帝国在大唐和阿拉伯帝国之间当缓冲地带,大唐处理西域会游刃有余许多。

何况古波斯自古以来就在那繁衍生息,大唐的举动是正义的(正色)。波斯帝国后裔也一直在反抗阿拉伯帝国,会成功复国。

史书中清楚记载,吐蕃侵吞西域和西突厥反复兴灭的背后,都与阿拉伯帝国有关。

在开元年间,阿拉伯帝国极其扶持的盟友,与归服大唐的突厥进行了五次交战。这五次类似于“代理人战争”的交锋,大唐这一方皆胜,将阿拉伯帝国往东方扩张的计划推后了近五十年。

但阿拉伯帝国处于攻势,整体战线是朝着东方不断推进。

于是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大唐帝国军队和阿拉伯帝国军队在葱岭地区(今哈萨克斯坦)直接交手,大唐败退。

著名史学家巴托尔德认为,此战决定了中亚的命运,导致大唐将中亚让给了阿拉伯人。

西方史学家多秉承这个观点,并认为怛罗斯之战和同年的大唐南诏平叛失败,都是安史之乱的导|火索之一。

近年来华国史学家根据最新史料反驳,此战大唐虽然失败,但这只是双方试探性攻击,双方都中止了大的继续扩张,划定了彼此势力范围,大唐和阿拉伯帝国双方都没有伤筋动骨,也没有影响双方关系。

不过四年后,即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大唐由盛转衰,吐蕃趁势占领河西走廊,这才导致大唐在西域的势力失守。

这场战役的历史地位究竟如何,李玄霸更倾向于自己国家的历史学家。但吐蕃的兴盛和西突厥的复叛,背后有阿拉伯帝国的支持是肯定的。

如果能保住波斯帝国,波斯帝国面临阿拉伯帝国的压力,会是大唐稳固的盟友。西突厥和吐蕃得不到阿拉伯帝国的支持。

大唐就算再次衰退,华夏只有内忧少些外患,百姓受到的磨难或许会少一些。

甚至在没有外患的前提下,说不定大唐能实现改革和中兴,让下一个大一统王朝到来前,不要经历“五代十国”这个比“魏晋南北朝”更黑暗的时代。

未来的事李玄霸回去后会和二哥慢慢聊,李智云和罗士信的小心脏还不能承受这么大压力。李玄霸只说起将来经略西域,会用上西方这几个大帝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