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四章 正德三十五年之军事与疆土(第3/3页)

不止如此,在皇帝授意下,博望侯在正德二十五年又出发,上次是向西,这次则是向东,朱厚照的目标自然就是后来的大洋洲,那里现在还都是土著人。

到了正德二十九年,博望侯返回,并带回了还有一片超级大陆的消息。

自那以后,许多商人兴冲冲的跑到那里去兜售货物,但大部分都赔本而归。

说起来大洋洲其实适合人类生存的土地很少,大部分都是荒漠和沙漠,所以又有被诅咒的大陆这个称号,只在东部和东南部沿海有相对不错的地方。

而因为是独立的一块大陆,人到了上面很难凭借自身再出来,天生的就是一个牢笼。

所以朱厚照没有拒绝这个用处,清朝时有流放宁古塔的说法,他也搞了个类似的刑罚,就是流放大明次属大陆——这是他起的名字。

好吧,又多了一块次属大陆,虽然只是名义上的。

但这依然是一个巨大的疆土,有人将唐成为巨唐,现在大明也可以说是巨明了。

为了做好这样的统治,大明的依仗除了二十五万北方边防部队、二十万西征大军以及驻南洋的十一万海军和驻防本土军港的五万海军以外,还有一个最强战力,这便是大名鼎鼎的京师卫戍军区。

上面的这些,四十五万陆军,十六万海军,还有那些驻守日本、次属大陆的二流部队,不是今日大明的国力能够供养的极限。

远远不是。

因为在每个区域,譬如新疆、河套、辽东这都有对应的土地垦殖,粮食根本不是他们的问题。南洋的驻军有保护各国的名义,当地属国都要分摊这部分费用。

所以富裕的江南、兴盛的海贸、火热的产业这些东西所产生的财富又流去哪里呢?

答案就在京师卫戍军区。

正德三十五年,越国公周尚文仍然健在,他已经六十五岁,但身体硬朗,毕竟在历史上,他七十几还上战场呢。

这位由皇帝一手提拔的老将,几十年下来几乎赢得了如开国功臣那般地位的国公爷依旧统领着强大的京师卫戍军区,共三十万职业军人。

要说的是,北方的疆界往外扩展以后,原来的九边体系已经逐渐瓦解,继续沿着长城屯兵没有意义,而对于京师周边的影响就是宣府、大同、蓟州等原本的军事重镇在地位上不断下降。

现在它们已经失去了军事卫所的色彩,更多的开始成为如同内地的一个府那般,并开始经济建设。

但鉴于京师的重要性,所以周尚文在后面这些年致力于研究和制定京畿地区的防卫网络,自然的,这三十万人也并不是全部集中在城内,而是分布在京师周遭重要的城镇、关隘,如此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相互衔接的防御体系,以达到拱卫中央的目的。

像居庸关、紫荆关这都已经划归京师卫戍军区的管辖范围,大同、宣府和蓟州也作为其中的一个节点而有驻军存在。

这些人也不都是骑兵,虽然骑兵有其勇猛之处,但三十万骑兵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这里又不是北凉。

况且也不需要,既然是拱卫中央,所以整体上是以骑兵、步卒和火器兵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军事训练和战力提升,而且还能依赖雄城、雄关。

这是朱厚照考虑到安史之乱而做出的决定,就是打造一个强大的中央,可以这么说,现在的大明若要都城陷落就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内部乱了,如果防御体系运转正常,是外面有人反叛欲进攻京师,那么外围防御节点的大炮都够他喝一壶了。

一个强大的京畿部队,也许一辈子都看不到它绽放的那一天,它的价值就是在平淡的日子中震慑那些野心之辈,用这份强大让他们冷静,并放弃自己的打算。

所以尽管有人不理解,世界军事史上也从来没有打不破的铁桶、攻不下的要塞,也许等到真的需要动用这份力量的时候,天下早已糜烂,但朱厚照明白,在几十年的时间里让四方安稳、人心安定,就是它的价值所在。

也正因为此,他这个帝王才能在紫禁城受得百官朝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