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二章 谢主隆恩(第3/3页)

但隋炀帝真正犯的错误不是道德上如何如何,而是使用民力实在太过分了,修运河,征朝鲜,天下民夫基本被他用尽了,经济整个崩溃。

现在水泥出来了,朱厚照当然准备大干快上,但是咱们这种国土面积,稍微上个项目,所需要的人就得几十万。

如果换成国外奴隶的话就好多了,不仅便宜,而且这些人不是大明人,没有起事的基础。

“陛下所虑甚远,老臣钦佩。”

朱厚照叹气一声,“不想不行。老大帝国总是有这样的困境。你瞧,开个大朝会都得提前近半年。总是道路不畅,这要是新疆有战事,朝廷也容易反应不及。”

“如此,这也算是件大事了。”

“那是当然,朕计划用十五到二十年的时间完成,若是朕……嗣皇帝也要接着完成。”

首先是主要的大城市之间肯定要连接的。这是为了经济。

另外就是一些军事重镇也要连接,这是为了安全。

但东部平原还好说,一些山区真的是麻烦了。

二十年,这都还是往少了说的。

“父皇必定是能够长命百岁的。”一直不讲话的载壡忽然出声。

朱厚照开玩笑的说,“是,五殿下发了话,想来是没人敢不听的。”

“噗。”尤址忍不住偷笑出声。

“好了,张阁老,你这份奏疏很好,朕心中有数了。至于后面说的,等到大朝会的时候再详细议吧。”

修路的事情,朱厚照是计划将它作为一个议题来讨论的。

还有一个绝大的议题,就是商税,朝廷要开征了。

这个考虑和先前他去不夜城有关,当今天下的商人很富了,朝廷收一点税不会对他们的实力造成太大的影响,更不会抑制商业发展。

另外就是此次货币改革之后,朝廷铁拳余威犹在,估计也能容易些。

在此之前,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倒是一直在做。

比如说,所有经营的企业都要在少府企业官制司注册,并领取自己的经营许可证和独有编号。

没有许可证和编号而经营,这就是违法,伪造证书更是重罪。

所有店铺都要挂出自己的证书,这也是规定。

而针对这部分拥有固定店铺和工厂的商户,就可以收取部分税收。

针对所有海贸的商户,也相对容易,因为就那么几个港口,过港口的时候所有的船只都要递交商品、数量、价格等,也可抽取税收。

比较麻烦的是小商小贩,摆摊位置都不固定的,这就没办法,如果这都要收,那收税的官吏会把这些人撵得满世界跑,那便得不偿失了。

其实也无所谓,这些人就不收了,更多的加征富人税,这本来也更说得通。

这些事,朱厚照会择机和张璁讲的,现在么,议题还是只在他的心中,他也得前后仔仔细细的考虑。

“老臣明白。那老臣便告退了。”

“等等。”朱厚照嘴唇抿了抿,从御案后面走了出来,他知道张璁这次是用了心的。

货币改革案出了不少人命,张璁这次强推,那些恨他的人估计快到极限了,这个时候对他来说更好的办法就是把这个改革拖下去,这样自己总是离不开他,他也能保住位置。

但张璁并没有这样做。

“不知陛下,还有何吩咐?”

“朕知道你的儿子是山西哪个府的知府?对吧?”

“犬子微末之官,不敢叫陛下记挂。他是平阳府知府。”

“明年大朝会让他入京吧,朕见见他。”

张璁微微一怔,“陛下……犬子只是知府,这……于礼不合。”

“没事,朕为他开个特例。给朕做事的人,朕不会亏待的。但你,不好再赏了,否则就是害你。”

张璁现在是千夫所指,再次加恩不是好事。这种时候,越是爬的高,就越是摔得重,以张璁的政治敏感他是能够明白的。

但朱厚照可以保证的是他的儿子官运亨通,换句话说这就是保证张氏一族至少两代的荣华富贵。

这就是皇帝的风格。

老臣张璁出了乾清宫以后,冒着大雪转身冲殿门方向下跪叩头。

而朱厚照则牵着载壡的手静静地看着这一幕。

不久后,

载壡抬起头,问:“父皇,张先生这么好,为什么还有很多人恨他?”

朱厚照目视远方,说:“因为真正把江山社稷、黎民百姓放在私利之前的官员,是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