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四章 圣君临而天下治(第3/4页)

“臣在!”

“这次,朕支持你查下去,而且要一查到底,让咱们大伙儿都瞧瞧这里面是什么可怕的事,又能吓倒谁!!若是有人来威胁你,你把腰杆儿给朕挺直了,你也别管他们的后台是谁,因为,朕当你的后台!”

彭泽本就是一身正气、不屈不挠之人,他听到皇帝这样讲话十分提气,直挺挺的跪了下去,高喊道:“圣明天子在上!臣代开封百姓叩谢圣恩!”

“平身。”

“谢陛下。”

彭泽年纪大,在成化末期当官,所以他经历过成化末年、弘治初年的那种政治黑暗时期。他自己也完全能够体会成化、弘治、正德三个皇帝的区别。

要说畅快肆意,真的是没有比这几年更畅快、更肆意的了。

正德四年,宁夏有安化王之乱,蓟州还有遵化治乱,到了年末更有山西叛乱,在这整个过程中,有人对皇帝强推屯田清理有些怀疑,毕竟叛乱此起彼伏。

但河南巡抚彭泽是不停的上奏疏要为皇帝正名,便是因为他知道什么才叫真正的好皇帝。

此次一年未见,一见面又是这样一番态度,这还有什么好说的?

在他看来,这就是上天赐给天下苍生的仁义之君!

“喔,对了,子充。”

费宏立马抬头。

“四川本是天府之国,不过受制于人口,耕地不过一千三百余万亩,要知道浙江可有四千六百余万亩呢,由此弄得税粮也不足,这次北边得发配不少人,朕已经下了旨意了,其中一部分就到四川垦荒去。”

费宏抬手称,“若是能去自然最好,不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人去少了无用,人去多了,所耗费钱粮又不知几何了。”

先前他们还想过吸引流民去垦荒,比如说你自己恳的,就归你,而且前三年免赋税都行。但这没那么容易,流民都快饿死了,哪有命迁徙那么远。

所以只能官府帮着做,但就是慢。

四川在唐宋很繁华,但自宋以后一直没有起来,其中一个原因是战乱导致人口少了很多,又加上道路崎岖,外来补充根本没那么容易的。

所以说这是需要时间的地方。

李白虽然说了一句蜀道难,其实很多人还是不理解,真的去走了一趟才有感触,基本上属于能活着走到目的地都不容易的程度。

然而朱厚照不会因为它难就不做了。

“……前两天,少府令顾佐入宫时与朕忽然谈到这个事,这也是少府内部在想的一个办法。就是商屯怎么样?”

“商屯?”费宏思索了下,快速回味过来,“商屯的话……卖给谁呢?百姓大多自给自足。”

“当然是卖给官府。”朱厚照笑了一下,“喔,朕可能没说清楚,少府之下有粮商,可以由它去进行商屯,所种出来的粮食,卖给官府作为军粮。这样,还可以省去运输之耗费。”

“可四川眼下并无战乱。”

朱厚照嘴角弯了弯,没有战乱?发动一场战争不就有了。不过这涉及到西南土司,是以后的布局。

“再说吧。再过几日就是大朝会,可以议议这个事。”

“是!”

……

……

正德五年,三月四日。大朝会正式开始。

皇帝和在京各大臣全部在天未亮时就已经起床,宫里的太监们动得更早,负责开宫门的早早就在等候着吉时了。

经过几年的发展和优化,现在的大朝会与以往是有些不同的。

因为持续几日,所以每天都在奉天殿互相吵来吵去意义不大,所以朱厚照将会议的议程做了不少修改。

首先四日一早,所有官员一齐朝拜皇帝,三呼万岁,这是没有改变的。

在这场会议上,皇帝是主角,他会回望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得到的教训,并展望未来。

所谓展望未来,就是提出未来几年的目标与主要任务,这些任务不是一个两个,通常都是五个以上,尽量包含社会主要方面。

这个结束以后,则以省级行政区来做区分,各设分会场。

皇帝以及皇帝委派的官员分别出席不同省份的分会场,所讨论的内容主要是两大部分,第一当然是该省实际情况,第二大部分则是针对皇帝提出的未来任务,立足于该省的情况,各自提出意见,能或者不能,有什么特殊的、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旧例,这都可以讲。

大明有两京一十三省,说不定未来还会增加,所以仅依靠朱厚照一个人是顾不过来的,因而他会指派杨一清、王鏊这样的内阁要员代替他出席一些省份的分会。

其实有些省份的重要性并没那么高,本身也不需要皇帝都去听。内阁首辅、次辅完全可以代替皇帝处理一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