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四章 圣君临而天下治(第2/4页)

“陛下过奖了。通夷情说的简单,但却不容易找吧?”

“是不容易找,所以要退而求其次,找一个愿通夷情之人,这还是好找的。”

所谓愿通夷情,用现代话语表述就是坚持开放的态度。

这个人却是有的,便是现任的福建布政使章黎。

章黎此人,存在感不强。真要说起来,得追溯追溯。

弘治十八年末、正德元年初,朝廷在浙闽两省推动海禁开驰,为此朱厚照派了王鏊担任浙闽总督,丰熙担任福建布政使,章黎担任福建按察使,于子初担任福建都指挥使。

原先的那个福建巡抚是个颟顸的人,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说当时基本上是把福建上层官员全撤换了。

丰熙不提,于子初是当初起誓的八人之一,天子心腹,也不必说。

而之所以派章黎,其实不是朱厚照定的,是王鏊推荐的。

章黎是王鏊的学生,准确的表述是王鏊在宣传经世致用学说时的学生,所以他并非迂腐清流。

对于朱厚照来说,他肯定是派个王鏊的自己人,否则去拆他这个总督的台,事情还怎么推?

然而到这里,章黎还是没太引起皇帝的注意,所谓存在感不强就是这样。

不过王鏊推荐他,必定是有理由,至少脑袋瓜子得灵光吧?后来,丰熙转任巡抚,章黎就接了布政使。

接了布政使以后,章黎开始着力推动福建的海贸,结果这家伙就在泉州开始规划建设港口。朱厚照觉得有些意思,港口嘛,当然不是坏东西,所以就同意了。

现在想来,不愿意开放、不愿意与海外接触的官员,怎么会去修港口呢?

朱厚照心中有了计议,但先在嘴上卖了个关子,了了一份心思他这个心情就变好了许多,整个人一下子从躺椅上起来,

“算起账来,朕已经很久没有出过宫了,可惜眼下仍不是个好时机。芷儿,朕听说现在京里可是热闹了是不是?”

“政治清明,生活富足,京师自然就会热闹。这都是托了陛下的福气。”

皇帝并不完全自满于此,他扭了两下身子,闲走了没几步,又有太监从远处而来,他们低头轻步快走,“陛下,河南、四川巡抚求见。”

“瞧瞧,没个歇息的时候。”朱厚照手指着笑骂,“回吧,回吧,你们先走一步,让他们在乾清宫等着朕。”

说完他又抻了两下肩膀,“当皇帝啊,在臣子面前得注重仪态,所以大臣见得多了,朕这身骨头都要僵了。”

王芷看着也笑着,天子平易近人,又勤政爱民,她自小读书最是崇敬这样的帝王。而且,她自己觉得正德皇帝,做得更好。

乾清宫外,

皇帝越过门槛,人未到,声先至,“费爱卿,彭爱卿,许久不见了!”

费宏和彭泽,这是与王琼截然不同的另一种官员,他们洁身自好,注重清名,粗暴的概括,可以说是偏向传统概念里君子的那一类。

其中彭泽年纪大些,他与王琼、杨廷和同岁,今年五十二,费宏年纪小些,因为他少年成名,二十岁就中状元了,今年四十三岁。

“臣彭泽(费宏)参见陛下。”

“平身,平身。”

皇帝从外面来,带了些冷气,搓着手仔细瞧瞧一年没见的两位大臣,开口就点到他们去年的亮眼之处,“四川风调雨顺了一年,几年的水利兴修终于有了成果,朕都看到奏报了,是个丰年,税粮都超过150万石了。河南也不错,你彭杀神不徇私情,不惧权贵,办得那几桩案子都很好嘛。”

“谢陛下赞誉!”

“赐座,赐座。”

彭泽坐下以后,说道:“陛下,臣办案不是单单为了杀人,而是要为百姓伸张正义,主持公道。河南地处中原,百姓以土地为生,面朝黄土背朝天,本就是艰苦度日,如何还能受得住欺扰?”

“朕都看到了,开封知府项儒监守自盗,与几个知县狼狈为奸,侵吞修河公款,再把自己那些有决堤被淹的危田强压给当地百姓,他敢做此等人神公愤之事,朕就敢要了他的脑袋。此案还在办理之中,说是还有其他人员涉及?”

“是!”彭泽不卑不亢,没有丝毫隐藏之意,“微臣已查明,有周王府宗室牵涉其中。”

周王,第一任名朱橚,是朱元璋第五子,袭封开封。

明代有些王府的人出奇的多,其中代表之一就是周王府。

朱厚照负着手,说道:“朕自小生长于宫中,幼时于先帝身旁听政时就老是听人讲,此事涉及太广,若追之过深,恐难收场。先帝待人宽厚,即便有心要为百姓主持公道,也很难不顾大局。但直至朕成年,仍不解‘恐难收场’四字。

仿佛把这件事捂着,君臣上下都当做不知道,不管百姓哭天抢地哀嚎,这才叫可以收场。但当其不存在,它便不存在吗?咱们不深究,咱们收了场,百姓那边的场怎么收呢?回过头来再想,怎么就收不了场了?朕就不信这个邪,就是要看看到底能出什么事儿!彭爱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