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新的国际组织,‘M1型’元素组合为基础的超导材料(第4/4页)

他后续又补充了一句,“一年还是太少了,两年吧,把时间范围扩大一点,万一到时候没成果,可不要怪到我身上,我主要是做理论研究的。”

记者听的都愣住了。

一年时间?

很长?

他刚才听到王浩说很长时间,觉得怎么也要十年、八年,结果听到了一年的数字,再延长一下也只有两年。

记者用力扯扯嘴角,心里嘟囔一句,“难道我们的时间观念不一样?”

……

针对超导领域如此重大的成果,科技部召开了内部会议。

赵恩顺主持会议,并很快就达成了一致,决定建立一座高温超导材料研究中心。

这还是第一座真正计划建立的高温超导材料研究中心。

之前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一直都只是科学基金或其他科研基金部门设立的项目,而不是建立一座大型中心专门去做研究。

现在明显则是针对最新的成果,希望能够研究出真正能运用于工业领域的高温超导材料。

科技部很快就公布了计划。

这个计划的公开影响很大,等于是宣告了即将大手笔投资,研究能运用于工业的超导材料。

很多媒体的解读都认为,建立专门研究高温超导材料的机构,是上级认可了新的理论研究,能够支持研制出工业生产所需的超导材料。

这也是超导技大规模普及的第一步。

西海大学则又成为了舆论焦点,因为新的大型机构就是在西海市建立,毫无疑问,针对的就是西海大学。

虽然新的研究中心直接归属科技处管辖,但肯定和西海大学合作最多,建立在西海市也肯定考虑了王浩,考虑了西海大学才是理论的发源地,研究中心建立好以后,西海大学无疑是受益方,很可能也是重要的参与方。

于此同时,王浩也收到了一个好消息。

新一年的院士增选,候选人名单已经出台了。

其中就有他的名字。

他是被好几个院士联手提名推荐的,同时还被好几个机构推荐,包括西海大学、北疆省科技部门,甚至是科学基金会。

只是从推荐的个人以及机构来看,王浩获得数学物理学部院士增选的提名,可以说是众望所归。

这条消息甚至登上了热搜。

很多人都已经期待王浩担任院士,因为他的成果贡献,以及个人所获得的荣誉,可比普通院士高出太多了。

王浩知道自己获得了提名,也只是稍稍有些期待,院士头衔对他来说,就是锦上添花而已。

现在他在学术界的地位,可要比普通院士高太多了。

王浩更关心的是即将召开的国际超导材料与机理大会,他被邀请做研究报告并且参与后续的工作。

国际超导材料与机理大会,是铜氧化合物高温超导体发现者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格奥尔格·贝德诺尔茨和卡尔·缪勒一起发起组织的,每三年会举行一届。

往年的大会并不吸引人,也只和普通学术会议类似而已,就是超导相关领域的专家,一起共同探讨超导机制、理论的研究。

会议过程中,会发表一些公开的成果以及学术报告。

这一届就不一样了。

王浩最新的研究已经把超导临界温度和元素组成直接关联在一起,他的报告是受到国际关注的,前来参加大会的学者也自然非常多。

到时候,会有很多国际机构,专门派出团队来参加。

另外,后续的工作也很重要。

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准备牵头成立一个超导国际组织,组织的成立就会在大会上宣布。

后续会一起讨论国际合作、数据共享等方面的内容。

因为超导技术实在太重要,直接关系到未来科技的竞争发展,而理论是由国内研究并公开的。

国内也希望能够主导新成立的超导国际组织,掌控超导研究进度相关的数据,以便在超导技术发展中,一直处在优势的地位上。

这当然不容易做到。

所以会议后续很可能会有一番龙争虎斗、唇枪舌战,具体情况会怎么样也还难说。

王浩对于组织什么的不感兴趣,他也不想参与到复杂的‘争斗’中,但对于作报告是很有兴趣的。

因为他已经准备进行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

【任务二】

【研究项目名称:‘M1型’元素组合为基础的超导材料(难度:S)。】

【灵感值: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