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新的国际组织,‘M1型’元素组合为基础的超导材料(第3/4页)

这个方向的研究,其实也是他的新成果的拓展。

《描述高维结点图形的反复合方法》,简单来理解,就是以几何图形来反推代数方程,只不过内容要复杂的多。

如果能够继续深入研究,简化‘反复合’的过程,就可以对于主体研究进行简化,那么后续的计算肯定会相对简单一些。

这不仅仅是数学上的进步,也会是超导物理的进步。

一个进步,两个方向收益,研究自然是非常有价值的。

比尔卡尔也很喜欢这方面的研究,他是做了自己喜欢的工作,自然就不会再想其他的内容。

这个研究也显得很高、大、上。

目前全世界来说,暂时也只有他有这个资格继续研究,因为他是主研究的重要参与人,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图形转化代数方程的反复合方法。

这时候,比尔卡尔已经回到了水木大学。

他打定了主意要继续研究,即便新的成果也只是刚刚刊载出来,他脑中也开始不断进行新的思考。

很长一段时间以后,比尔卡尔就发现自己的灵感匮乏,再看向自己的《描述高维结点图形的反复合方法》时,他都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惊奇,“这竟然是我研究出来的?”

“当时我为什么如此天才?而现在就感觉理解起来都不容易了?”

“我的灵感去哪了?”

“或者说,是因为和王浩一起、和真正的天才一起,才能想到很多东西,而周围……”

比尔卡尔茫然四顾,发现能和自己交流的,连一个人都没有。

他是真拿邱成文当朋友的,否则也不会硬要来水木大学工作,邱成文的主要方向微分几何,和代数几何也有一定的关联性。

比尔卡尔去找了邱成文,和邱成一起讨论了一些反复合的问题,最后引起了邱成文一系列的赞叹,“你这个研究实在是太精妙了。”

“以代数方程来推导几何很容易,但是以几何来反推代数方程,简直是不可思议啊!”

邱成文感慨着满心赞叹。

比尔卡尔却感觉很失落,因为他希望和邱成文讨论问题,但邱成文就只是赞叹,什么也说不出来。

后来他忍不住问道,“邱先生,我们是朋友,对吗?”

“当然。”

邱成文肯定道,“虽然我们有二十岁的年龄差距,但我一直当你是朋友,很好的朋友。”

“我也一样。”

比尔卡尔坚定的点头,“那么你能给我个意见吗?我最近正想着,是不是应该去西海大学工作……”

邱成文直接听懵了。

比尔卡尔和他是朋友,所以找他问一下,是不是该离开水木大学,去西海大学工作?

那么他该给出什么样的建议呢?

……

西海大学。

王浩正在自己的办公室,接受中央记者的专访,他谈了最新成果的问题,随后就大众关心的几个问题,说了一下自己的看法。

“这个研究到现在,可以说已经一定程度上破解了超导临界温度的奥秘,我们的研究把临界温度和元素组成关联在一起,只是计算相对复杂。”

“下一步就不只是我们能做出来的,要全世界一起进行研究,目标就是研究出所有的双元素组合,所对应的超导临界温度。”

“这是很重要的一步研究。”

“从理论上来说,元素数量越多所对应的超导临界温度就越高,但所对应的计算也就越复杂。”

“而双元素组合和三元素组合是有一定关联性的,比如氢和氧,两个元素放在一起就能够计算出他们所对应的超导临界温度。”

“如果在其中加上一个碳元素,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碳和氢、氧和碳以及氢和氧,三种组合为基础,去研究碳氢氧组合所对应的超导临界温度。”

“我认为下一步,应该展开更多的国际合作,建立超导元素组合的数据库,把研究成果都共享出来,因为这种研究任何一个机构都不可能完成,就必须要进行数据之间的共享。”

在王浩简单的介绍完以后,记者又问起了超导材料技术,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够取得突破。

这才是大众关心的问题。

普通人自然不会关心什么理论研究,他们关心的是超导材料技术是否能取得突破,超导技术什么时候能够大范围的普及。

王浩摇头道,“事实上,我们正准备做超导材料方面的研究,国际上很多机构也同样如此。”

“但什么时候能研究出,能够大规模普及应用的高温超导材料,这个问题还很难说。”

“我个人认为,应该需要不短的时间吧……”

记者追问,“您能说个具体的时间吗?”

“具体……”

王浩摇头笑道,“你这个问题就有些难为人了。”他想了想,继续道,“好吧,那我就说一下,我觉得出成果最少也需要一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