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章 始料未及才是人生的常态(第4/6页)

为此他特意造访过巨石城,拜访过那场变革的经历者,甚至和那位白发苍苍的巨石城图书馆馆长墨尔文先生畅谈,还看过那位老人为巨石城写的编年史草稿。

他和那位老人一致认为,是哈尔的《幸存者日报》点燃了启蒙的火种,斯伯格的《觉醒者波尔》团结了巨石城受苦难的穷人们。

变革的开端早在所有人都没意识到的时候其实已经开始,而等到希德老爷试图将其扼杀在摇篮中早就为时已晚。至于筹码、S币、经济过热等等一系列的危机,不过是最终点燃火药桶的导火索,让这一过程加速,能少死几个人罢了。

如果没有那场新文化的启蒙,那天夜里死再多的人也没有用,巨石城永远都是巨石城。

而在与那位老人聊过之后,他已经找到了改变西岚帝国的办法。

就在加拉瓦公爵用“白象城至高无上的巨人”的身份,向《曙光花园报》慷慨倾囊并沾沾自喜的时候,他已经用“鼠先生”和“大角鼠”的笔名在薯条港的报纸上写下了他最痛恨的东西——《皇帝的新马车》和《一千根“针”》。

比起斯伯格而言,他是有一点优势的,无论是文采和见识都比一个罐头厂工人要丰富得多,而且最关键的是不用从识字开始学起。

谢天谢地,无论是出于贵族的面子,还是懒得自己给贵族夫人小姐们写情书,加拉瓦公爵给所有的仆人都请了家教,哪怕是巴布鲁那样憨头憨脑的家伙都会写字,更不用说他了。

看着坐在办公桌前老老实实干活儿的编辑,站在百叶窗前的尼扬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看着那污蔑管理者的稿子他心中没有一点儿波澜,不过这时却眼睛一亮,忽然有了新的灵感,微微笑着思忖道。

“其实豪斯说的很有道理,‘懒惰’的巨石城注定走向灭亡,拮据才是保持进步的良方……让我想想,下一篇就叫《红土》好了。”

除了千柱之城的一千根柱子,再没有什么能比“红土”更触及婆罗行省幸存者们灵魂的最深处了……

……

由于“天堂之战”主要是避难所的居民在前线战斗,战争的成本又由黏共体的各方承担了绝大部分,因此远在后方的联盟居民其实并没有感到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

反倒是因为战争带来的订单,让黎明城和巨石城的工厂又三班倒地运作了起来,一如当初落霞行省之战时一样。

不过不同的是,如今的联盟无论是生产力还是物资之丰富都已经不同以往。

为了吸引打工人来自己的厂里干活儿,各家工厂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不但承诺他们免费的住房和保险,薪水也是一家开的比一家高。

尤其是对于那些有技术和经验的工人,那些工厂恨不得连他们下一代的教育都给包圆了,待遇一个比一个花里胡哨,突出了一个夸张。

至于那些使出浑身解数都吸引不到人的工厂,只能从“改进生产力”或者“引入外来劳动力”这两个方向上想办法。

一些人工参与度较高的老旧生产线正缓慢地淘汰着,转而使用电气化程度和自动化程度更高的生产线。

由于西洲市的可控聚变堆,联盟的能源成本很便宜,自动化方面又有101号营地的专家以及由他们培养的学生们帮忙。

再加上有了婆罗行省这个能够容纳落后生产线的“池塘”,淘汰的缝纫机、锅驼机等等一系列的设备也有了去的地方。

联盟的居民,尤其是曙光城的居民,已经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自身的勤劳和智慧结束了自己周围的废土。

楚光对他们的期望并不多,只希望他们继续保持下去,过好自己的生活,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影响废土上的其他地废土客们就足够了……

海涯行省前线。

今天的前线还是一如既往的绞肉,唯一的区别大概就是那些已经适应了死亡的萌新们,绞肉绞得越来越熟练了。

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变化很明显。

原本一条命只能杀十几二十个菌变体就扑街的玩家,即便等级变化不多,人头数也能轻轻松松上三位数了。

属性只是影响战斗力的一方面,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这大概也是这游戏最真实的地方。

正在钢铁之心号上的楚光,收到了两份来自远方的报告。

其中一份报告来自101号营地,报告的撰写人是小鱼。

报告中主要叙述了百越公司的上市情况以及101号营地专家团队的意见,包括当前市场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修复的漏洞等等。

对于这份报告,楚光相当的满意。

不仅仅是因为那份报告写的即使是肚子里只有半桶水的自己也能看得懂,更是因为他从那报告的字里行间中看见了小鱼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