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章 始料未及才是人生的常态(第2/6页)

坐在桌前的几人相视了一眼。

“我没法认同你,至少在我看来那家伙不值得同情,他从来没为我们说过一句好话,直到最后才说自己是被迫的。而现在看,他当时也在说谎,这家伙从来都没有反省过。”

“没错,他要是真的觉得自己错了,就不会从这儿逃走了。不是有句话吗,撒谎的人其实并不怕谎言被揭穿,害怕的是有人记得他撒过谎,而这里所有人都记得。”

这番话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同,但也并非所有。

“……但正因如此,我倒是觉得他逃走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制定了法律,但恨他的人太多了。哪怕我们不会系统性的迫害他,也拦不住情绪失控的朋友朝他丢酒瓶子,甚至给他后脑勺来一枪。”

吵吵闹闹的争论一直持续到了报时的钟声响起,一众工人们扔下了杯盘狼藉,朝着上班的地方走去。

以前他们必须在钟声响起的时候准时到达罐头厂,但工友会以“工人们没有手表,离家之后只有听到钟声的时候才知道时间”和“吃饱了才能精力充沛的干活”为由,要求工厂要么提供免费的工作餐,要么给工人留出20分钟的通勤时间。

虽然理由听起来有些荒唐,但“两害取其轻”,产业主协会最终选择了后者,以不得影响生产计划、工作前不得饮酒为交换条件,给了工人们二十分钟“带薪通勤”的时间。

对于工厂来说,能让这些酒鬼们少喝点酒就已经能提升不小的产能了。

而对于那些工人们,哪怕是为了保住自己好不容易争取到的体面,他们在工作的时候也会稍微认真一点儿。

不过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工友会和产业主协会的讨价还价,最大的受益者却是工业区周围卖早餐的店主推着餐车的小贩,以至于一些上午不开业的酒馆甚至变成了18个小时乃至24小时营业。

更长的营业时间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员工,否则就得支付昂贵的加班费,因此就连最不缺人的巨石城又出现了用工荒。

好在不断涌入巨壁的幸存者填补了这一空缺,尤其是来自婆罗行省和中部诸省的移民,大多数人都会从洗碗开始做起。

不过,并不意味着所有。

比如尼扬就是个特例。

在大多数人靠着洗碗拿身份证的时候,他立刻想出来付费打工的点子,雇联盟的公民来当自己的老板。

不止如此。

当愚蠢的狼族侍卫还在想着法子哄公爵开心的时候,他已经想出了一个绝妙的点子——自己开一家报社,专门写加拉瓦公爵爱看的东西。

这其实很容易,甚至不用他耗费脑细胞去想,因为豪斯已经替他想好了,他只需要捏着鼻子把那家伙在演播室里的胡言乱语抄到纸上,然后加点佐料端到加拉瓦公爵的桌子上就行了。

这份报纸的名字叫《曙光花园街报》,曙光自然代指曙光城,而花园街地铁站则是清泉市的历史地名。

没有人会知道这份报纸只是不入流的小报纸,因为这份报纸根本不会公开发行。

这其实也算是钻了联盟法律的一个小空子,就和他最早拿身份时一样。

只有公开发行的报纸需要经过行业委员会的资格认证,而他经营的报纸读者只有加拉瓦公爵以及西岚帝国使馆的一众工作人员,并且是以办公耗材的名义刊印,甚至连【娱乐新闻】的标识都不用添加。

事实上,《曙光花园报》根本就不是以报社的名义注册,经营品类填写的就是办公用具以及婴幼儿用品。

仅仅只是名字叫报社罢了。

当然,由于曙光城当局对敢于说实话的老实人无情打压,《曙光花园报》的生存状况岌岌可危,需要好心人的赞助才能把真话继续说下去。

尼扬让负责排版的编辑除了卖惨之外,还在报纸的末页留下了接收捐款的银行卡号。

果不其然,他的报社收到了一笔又一笔的“匿名捐款”。

这些捐款的署名有时候是“白象城至高无上的巨人”,有时候是“仁慈且富有爱心的象族诗人”,还有“永流河上为平等而战的船夫”,但尼扬却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些马甲其实都是一个人。

毕竟整个西岚帝国使馆只有一个人会把《曙光花园报》从头看到尾。

更何况每次去银行打款的时候,都是他替加拉瓦公爵去的。

若不是为了银行的回执单,他连寄钱的步骤都能省掉了。

偶尔加拉瓦公爵被报纸哄的心花怒放,还会让他把联盟即将崩溃的消息拍成电报,发到婆罗行省的天都,和尊敬的巫驼大人一同分享那份淳朴的喜悦。

然而无论是加拉瓦公爵还是陛下都不清楚,整个报社从头到尾都是他这位忠心耿耿的仆人自己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