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白纱(第2/5页)

太子看他被晒的,额头上出了薄汗,便从怀中掏出一方雪白的帕子,替他擦了擦。天气热,但车驾里有冰盆,用的冰还是从南诏皇宫薅来的羊毛,大家都不心疼,重新享受了一会儿凉丝丝的温度,感觉周身已经舒适下来了,孟昔昭便喟叹一声,歪着身子,靠在了太子的肩膀上。

太子垂眸看他,见他一脸百无聊赖的模样,心里又开始产生一些不能写的念头。

他低下头去,正要食髓知味的,再次按着他,品尝那双唇的味道,而这时,孟昔昭冷不丁的开了口:“你说,等回去之后,陛下会给我升什么官职?”

太子:“…………”

气氛正好,为何要提那个老鳖三。

好好的兴致就这么没了,太子默了默,先把憋屈的心情酝酿回去,然后才思考起孟昔昭的问题:“有三种可能。”

孟昔昭坐起身,好奇的问他:“哪三种?”

太子回答:“一,无人使坏,父皇也龙心大悦,再加上孟参政等人对你的表功,如此便可升你为正三品的官职,但做尚书,你年纪太小,恐不能服众,左右散骑常侍也是正三品,且在中书门下,虽是实权官,可到底还是要听两位相公的话,这个更适合你,也适合让你多待几年,多历练一段时间。”

孟昔昭:“…………”

不得不说,崔冶是真敢想啊。

朝官的正三品,那是什么概念,整个齐朝正三品以上的人员,连退休的加宗室的全部都加到一起,还没五十人呢。

一整个国家的地位前五十啊,人均顶着一个花白头,他一个十八岁的混进去,他自己听着都觉得悬。

默了默,孟昔昭又问:“第二种呢?”

太子:“二,便是从三品了,从三品的官员里,学士居多,可……”

他轻笑一声,似乎是想照顾孟昔昭的情绪,不过没照顾成功:“想当学士,须得经过科举,二郎的学问,到底是差了一些。若父皇想中规中矩的给你升官,便应当是让你做个同等级的侍郎,六部侍郎,如今没有空缺,说不得你还要再等一段日子,等到年底,父皇升了别人,才能来升你。”

这跟孟昔昭想的差不多,尚书,那是一部之长,天寿帝要是脑子没什么问题,就不可能把他放上去,但侍郎就不一样了,地位等同副部长,没有那么打眼,而且权力职能都差不多,更重要的是,侍郎的上升空间,其实比尚书大,很多人做到尚书就做到头了,而侍郎,过后还要去别的地方继续熬呢。

显然这也是孟昔昭想要的结果,他笑了笑:“若能做侍郎,我想去做吏部侍郎。”

管官员的变动,也适合他做一些事情。

太子望着他,并没有立刻就附和他,说他一定能当上,而是沉默了一会儿,才说道:“希望二郎能得偿所愿。”

孟昔昭听出他的话外之意,不禁歪着脑袋问他:“怎么,你觉得我当不了吗?”

太子意味不明的笑了一声:“若要我来说,哪怕是当朝宰相,二郎也当得,可这朝堂,终究不是我的一言堂,你父亲、你兄长如今都在朝,你又立下这么大的功劳,他们怕是不愿意见到你升的太快。”

双拳难敌四手,连天寿帝当年都被打压成那个德行,不得不想阴招来害死皇后,他们几个后起之秀,当然更拗不过集体的反对。

孟昔昭自己就说道:“那便是你说的第三种情况了,他们有意的打压我,用年纪和家庭来牵绊我的手脚,但看在我立功的份上,无论如何,也不能将我贬官,左不过就是不升我,那,我便只能捞一个正四品的中书舍人当当了。”

若是半年之前,天寿帝说,要孟昔昭做中书舍人,孟昔昭肯定是狂喜的答应下来,可在半年之后的今天,他就觉得,中书舍人这个小官,有点配不上自己了。

崔冶就是这个意思,但是看着孟昔昭这微微翘起的嘴角,崔冶突然福至心灵,明白了过来:“二郎有什么想法?”

孟昔昭看他一眼,没说自己的想法,而是提了另一个事:“我打算自己开府了。”

崔冶一愣,转而笑起来:“好事啊,虽说二郎还没成亲,但依你的官职,早就可以独自开府了。”

孟昔昭幽幽的看向他:“我想独自开府,是因为我觉得,若我还住在参政府,别人不方便来找我,我爹娘都在,若是一般的人也就罢了,若是地位高一些的,免不了会被他们问东问西,那多麻烦呢。”

崔冶听着听着,脸颊上泛起粉红,他抿着唇,不禁低声笑了笑:“二郎考虑的十分周到,那人若知道你为他开府,他定是要好好谢你一番。”

孟昔昭:“……”

免了吧,你是谢我还是谢你自己啊。

摇摇头,这事还是以后再说,孟昔昭继续说道:“只是开府,我觉得还不够,殿下,不如咱们再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