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工人公会的成立(第2/3页)

也就是意味着西方文艺复兴的萌芽,已经开始了。

一场东西方之间隐形的文明竞赛,现在就已经开始了。

朱英不知道自己百年后的大明,是否能够一直的兴盛下去,还是说多延续两三百年的国祚。

可是即便是延续两三百年的国祚,又有什么意义呢。

即便是没有了满清,如今的制度延续下去,大明不过是另一个满清罢了。

所以,要改变,要真正的改变。

唯有快速的发展工业化,才能使得大明的国力,不断的向上攀升,才能避免历史上的悲剧,再度重演。

想到这里,朱英便开始认真的关注目前京师的工厂发展。

现在京师的工厂,基本上都是掌控在群英商会的手里,而朱英已经开始在有意识的引导民间团体的发展了。

而对于工人的待遇问题,也在朱英的重视之中。

显然,虽然有条例,但是那些开设的工厂,还是黑着良心去剥削。

“一个月一贯宝钞,他们是怎么做得出来的,难道要视我大明律法于无物吗。”

“所有牵扯到里面的官员,一个都不要放过,严查严办。”

看着宋忠递过来关于目前工会的情报,朱英气就不打一处来。

他千叮咛万嘱咐,就是要保障好关于工人的待遇问题。

至少基础的标准,都是需要给到的。

按照现在工厂的定额,即便是最便宜的月钱,也当是需要四贯钞才可以。

目前粮价比较平稳,一个简单的三口之家,每个月的口粮大约需要三贯钞的样子,如果还有老人的,四贯钞只能是刚刚好。

当然,这是建立在只有一个男人负担的情况下,多数一般在鼓励生育的情况下,都有几个子女,老人可以共同负担。

妇女也可以做一点事情填补家用,如此算下来,每个家庭每个月,都会有一点富余。

这些富余,便就是一个家庭的底气,如果遇上什么病症之类的,也不用过于担心。

大明的医道发展还是比较靠谱的,很多药材的价格都是非常的低廉,即便是老百姓的家中,也完全可以负担得起,不会轻易被拖垮。

目前来说,做到这个程度,已然是朱英的极限了,这还是因为有着高产作物的不断发展,让许多地方的饥荒得到了解决,保证了多数百信的温饱后得以如此。

但是一贯钞,别说是负担一家子人了,便是一个人的口粮都不足够。

“殿下,按照目前的户部那边的统筹,那些工厂的掌柜,其实是足额发放的月钱,但是这月钱经过层层缴纳之后,便就是所剩无几了。”

“不过像是这样缴纳的情况,只有半年的月钱是如此,半年之后,便就会慢慢的涨回来。”

“做满一年,月钱就会变成四贯钞。”

宋忠补充说道。

朱英冷笑一声:“那这其他的三贯钞,又是去了什么地方。”

宋忠回道:“其中有两贯钞,是到了牙人的手中,还有一部分,是工厂需要缴纳的工具费用,服饰费用的抵扣。”

听到这话,朱英笑了。

果然后世的一些克扣方式,并非是独创的,哪怕是相隔千年,当有漏洞可以钻的时候,依旧会钻进去。

这跟文明的程度没有任何的关系,跟受教育的程度,也没有关系。

完全就是贪婪在作祟。

“吩咐下去,牙人禁止从工人的手中收取月钱,工厂需要按照规矩置办的工具,服饰,全部当由工厂自行承当,不得向工人收取任何钱财。”

“另外,你去告诉张伯,让他牵头成立工人工会。”

“所有的月钱发放,当受到工人工会的监督,但有任何拖欠,克扣,以任何形式要求工人缴纳任何费用的情况,都必须严厉责罚。”

“哪个工会坏了规矩,就罚哪个工会,按照所拖欠,克扣的月钱总数,十倍责罚。”

宋忠闻言,立即作揖回道:“谨遵殿下令旨。”

待宋忠走后,朱英开始沉思起来。

现在随着工业,商业的发展,户部这边的人员,已经开始变得有些紧张了。

而且兴起的同时,许多细微贪污的现象,也开始变得更为的严重起来。

并非是之前那种直接帮人办事的贪污,而是一些细微的地方。

这里收一点,那里收一点,钱财看不到多少的情况下,就给收走了。

并且如今许多户部的官员,经受不住巨大的利益诱惑,随着商业的兴趣,对于消费的刺激也越发的高了起来。

而官员本身的俸禄,仅仅只是在温饱线上徘徊,而稍微有点头脑的商人,已经开始每顿都大鱼大肉起来。

这样的差距,便就造成了官员心中的不甘。

下面的人比自己这个领导过得还要好,这要怎么受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