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二零一八·秋(第3/3页)

第一阶段的训练其实大同小异,主要就是练基础滑行和体能。

训练完还要上技术理论课,以及看各种分析解说视频。

基础滑行说容易也容易,就是刹车转弯换刃这些。通常练个一两天摔上几次就学会了,不过要想做到对雪板控制自如、游刃有余,则要花上更久。

而杞无忧只花了不到一天。

当其他人还停留在驯服滑雪板的阶段时,杞无忧已经开始摸索着练刻滑了。

队员们都惊呆了,觉得受到了欺骗:大家不是都没有滑雪基础吗?为什么你可以这!么!熟!练!?

肖一洋也挺惊喜的,对着他一顿猛夸。

什么身体协调性好,天赋极强,北京冬奥会没你我不看之类的……越说越浮夸。

杞无忧试图解释:“我以前滑长板,单板刻滑的滑行动作和长板的craving挺像的。”

肖一洋听后,若有所思地颔首道:“确实。”这两者不是挺像,而是几乎一模一样,只不过一个在地上,一个在雪上。

填报名表时,杞无忧在擅长的运动那一栏写了武术套路、长板速降和网球。他以为后两项都只是普通爱好者的水平,没想到……

他的网球水平如何肖一洋并不关心,不过他知道,这小孩长板速降的水平肯定是出乎意料地强。

学完基础滑行,练了一段时间的体能,就要给队员们确定具体的比赛项目。

不同项目训练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以后要去的训练基地也不一样。

其他队员都是根据身体条件、训练表现、教练评估,综合各方面考虑之后再确定,而杞无忧,肖一洋想都没想就选了平行大回转。

“为什么?”

得知自己的项目后,杞无忧说不上来为什么,觉得有点失望。

他去问肖一洋。

“你看啊,”肖一洋耐心和他分析,“你有长板速降基础,和平行大回转一样,都是竞速类项目,而且你的体能、身体控制力、协调性、心理素质各方面都很适合平大啊,简直就是为平大而生的!”

杞无忧犹豫了一会儿。

“肖教练,我能不能练别的项目。”

肖一洋纳闷了:“不喜欢平大吗,还是说有别的原因?”

杞无忧摇头。

“你想练什么?”

“大跳台。”

“为什么?觉得大跳台更酷?比平大更有挑战性?我跟你说啊其实……”肖一洋列举了一大堆平行大回转又酷又帅、惊险刺激、挑战性与观赏性兼具之类的优点。

杞无忧没怎么听进去,待他说完,沉默几秒,开口:“也不是因为这个。”

“那是因为什么,跟我说说呗。”

……

只是一个突如其来的想法而已,并没有太大的执念,也不是非要练大跳台不可。

杞无忧最后什么都没说,就这样服从了教练的安排。

作者有话说:

这章徐槐看似没出现,其实出现了,肖一洋“我的一个娇气朋友”,不是无中生友。

徐槐:谢谢你拿我逗小孩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