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人心(第3/4页)

“咳咳……”萧暥止不住侧首低咳,烛火下容色苍白,眉目间有沉沉的倦色。

“主公!”云越赶紧给他抚背,又掠了一眼瞿钢,让他闭嘴。

萧暥此番昼夜兼程、不顾劳病赶往黄龙城,力求一场快仗,就是为了不耽误农忙春耕。

如今敌军败退,百姓却纷纷离乡避难,不出多久,襄州千顷良田就要成为千顷荒地。错过了四月春耕,囤粮新□□诸东流,一年之内筹足军粮的备战计划也成泡影。

就在这时,伏虎大步进帐:“大统领,高刺史有急报。”

萧暥霍然抬首, “呈上来!”

这一看之下,众人心中更是拔凉。

高严在报告中写道:襄州各地百姓闻北宫皓死,深惧北宫达举兵复仇,纷纷弃家抛业南逃。他贴出告示安民,苦劝无效,这几日田地无人耕种,有些郡县十室九空。

云越断然道:“主公,不能再等了,立即在各州郡沿途设卡,严禁百姓离乡!”

萧暥道:“当年我在安阳城屯田,招募流民耕种,禄铮怕百姓前来投我,就让其妻弟田瑁在道路设卡,阻止百姓离境。如今我若也那么做,和当年的禄铮何异?”

“不一样,禄铮设卡是为了盘剥百姓,主公是救百姓!”

魏瑄道,“沿途设卡,严禁百姓离乡乃饮鸩止渴之法,虽能阻止百姓外逃,却会使得人人自危,更加无心耕作。最后人虽留下了,但田地依旧荒芜了,云副将难道还能驱使士兵拿刀逼着他们种地吗?”

“你……!”云越一愣,咬了咬薄唇。

瞿钢恼恨地骨节咯咯直响:“这、这就没办法了吗?”

战场上,千军万马之中,矢石交攻之际,他们眼睛都不眨一下,可是现在却束手无策。流言不是刀戟,却是射向人心的毒箭!

烛火下魏瑄目光幽沉,他已经猜到了这是谁人手笔。

不动一兵一卒,只要利用人们心中的恐慌,就足以摧毁襄州的屯田新政。

难怪北宫皓必须死,还必须要千里迢迢赶来襄州送死!

之前,他还单纯地以为黑袍人是想提前挑起萧暥和北宫达之间的决战,他错了,黑袍人想要的不是战火燎原,而是不战而胜。

用不了多久,流言传遍雍襄两州,北宫达都不需要真的出兵,只需配合在边境做出一些调兵的假象,便可使得雍襄百姓人心惶惶,纷纷外逃。

这就像一柄高悬在头顶的利剑,一旦落下,反倒失去了威慑力。

如果说谢映之谋的是大势,那么黑袍人算的是人心。

摇曳的烛火在帐幕上投下的重重阴影,在魏瑄心中生出一阵窒息之感。

看来他的手腕、智计、格局和黑袍人相比还差得远,根本就不是对手。当初黑袍人在枕霞湖畔草堂,还真是跟他闲聊罢了。

暮春的傍晚,外头传来鸟雀归林的喧声。显得帐中分外寂静。

这时,一直沉默的卫宛忽然道:“他怎么说?”

魏瑄睫毛微微一霎,眸中精光一闪又瞬息沉入了幽寂的眼神中。

这句话,卫宛看似问萧暥,其实又不是问萧暥。

萧暥的指间正拈着一颗青梅,最后几颗了,他舍不得吃。

魏瑄已心中了然。

谢映之道:唯有魏将军北上。

“这一战至此,已是人心之战了,百姓相信谁能赢,谁能庇护他们,他们才会回来。”

“他们相信唯有魏将军能战胜北宫达的百万雄兵,也可以托付举族性命。”

萧暥明白,他不仅是帝国的东南屏障,也是大雍百姓心中的屏障。

谢映之道:“小宇,目前不要再北上了,原地驻扎,并即刻派人去追赶魏将军,请魏将军护送晋王进京,沿途便可安定民心。”

可是,一想到魏西陵要进京,萧暥心中无端地就涌起一阵不安。

历史上,坐镇一方的诸侯被召进京都没好事,皇帝忌惮谁,就会召他进京。因为诸侯一旦调离封地,和他的下属军队分开,就处于被动,甚至危险之中。

虽然如今的皇帝只是个傀儡,中书台建立后,大梁城的军政大权基本都掌控在他手中,他当然不会做出对魏西陵不利的事情。

但是尽管如此,朝堂局势波诡云谲。魏西陵为人磊落,他不想看他在这勾心斗角的朝廷里,和那些心机叵测、老奸巨猾之辈周旋。

他也不希望魏西陵离开江州。

私心里,他想把那人一直留在江南的杏花烟雨中,不要来这北国霜雪之地。

这个地方,有他一个人守着,就够了。

就在这时,帐门再次掀起,伏虎匆匆入内道:“大统领,远处道上烟尘滚滚,似有骑兵。”

萧暥一惊,立即出帐,云越匆忙取下披风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