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战略+番外(第3/6页)

谢映之道:“主公先除北宫达,其后虞策,最后赵崇。如此,天下可定。”

萧暥深吸一口气,平定乱世,统一九州。

魏西陵道:“明白了,我回去便开始准备。”

萧暥还没反应过来:“准备什么?”

谢映之接过话道:“当然是士兵需要的御寒防护,以及雪地作战的兵刃。春耕之时不能出兵,夏日炎热,只有秋日最适合作战,但是幽燕之地十月就开始降雪了,之后便是酷寒千里,江南的士兵要北上作战,首先要对抗的就是严寒。”

魏西陵点头:“北狄人的皮甲不仅轻便,亦能抗寒,弱点在于护身不及铁甲,我意,请褚先生加以改制,用于东北战事。”

萧暥心道,魏西陵果然是实干派。已经考虑具体怎么打了。而且看起来,他从后勤配给到前方战术都是一手抓。

但是对手是北宫达。

北宫氏占据幽州燕州两大州,几代人的积累下来,盘根错节,实力雄厚,他的雪原熊豹营铁骑,几乎是武装到牙齿了。

萧暥想起后世铁血书友群里还曾经有人分析过。

北宫达的熊豹营雪原铁骑,配备清一色的雪地战马,耐力和速度俱佳,单兵都是严格筛选出来,身形壮硕,体格惊人,穿着遮盖住面部的重甲,配置大戟,长枪,利剑,陌刀,每个人几乎都是一个移动的武器库。

这种铁骑如果组成方阵推进,那效果简直就如同向前推进的坦克,碾压一切,势不可挡。

“北宫氏的雪原铁骑,重而不精。”魏西陵冷道。

萧暥心中一激。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

这就如同重剑无锋,以力量碾压对手,但是灵活度却不够,挥剑也需要损耗更大的力气。只要把他们调动起来,能把他们自己给累死,到时候以逸待劳,在运动中击溃他们。

他忍不住又问,“那么虞策,赵崇呢?”

“虞策怨毒无信,沙蛇游甲为利而战,上下离心,一战可破。赵崇的铁岭军,多为巴中番夷,好勇斗狠,军纪懈怠,不耐久战。”

萧暥心中暗震,忽然想起了铁血群里的群友们曾将九州各路诸侯军队的作战特点、实力、武力值进行过排名和分析,一群人讨论来讨论去,唾沫横飞,分析的帖子建了十几层高楼,还不如魏西陵短短的几句话,一针见血,入木三分。

当时铁血群里还列出九州最强的八支军队。

魏西陵的飞羽营轻骑和江汉大营水师

萧暥的虎贲锐士

北宫达的熊豹营重甲骑兵

曹满的凉州军

赵崇的铁岭军

襄州禄铮的黄龙城武卒

虞策的沙蛇游甲

当然这个排名颇有争议,胜败乃兵家常事,战场上左右胜负的因素很多,只通过一两场战争很难比较出两支军队的综合素质,除了第一位无可撼动。萧暥心道,毕竟某人战无不胜,实在没办法。

魏西陵最擅长的是轻骑兵作战,利用骑兵的速度和灵活性,将作战指挥运用得出神入化,萧暥至今记得安阳城下那一战,不仅是实战性,连观赏性都极强。

萧暥也善于利用骑兵的机动性,以少胜多,出奇制胜。

只不过比起魏西陵军纪严明,用兵精准稳,萧暥更为冒险,路子野得没边,还有点匪气。

这么一想,其实原主连作战风格上都有那个人的影子啊。

萧暥悄悄看了一眼魏西陵。

魏西陵正提起一枚子置于漠北,“中原战后,再驻军北狄草原,重建沧州城。彻底断绝北狄游骑南下之机。”

萧暥立即明白了,这是要建立战略缓冲区。

历来北狄人劫掠边境,都是以凉州西北诸郡县首当其冲。

“此法可行,既然铸城,还要充盈边城人口。”谢映之道。

“中原战后,诸侯各部的战俘,国中刑狱之徒,皆可令其前往沧州,铸城戍防,北狄各部落收降的部众也可以在此居住。给予土地,令其半耕半牧。”

萧暥明白了,等到中原平定之后,就要防备北狄了。

虽然此次王庭大战,大单于和阿迦罗都死了,但赫连因率领残部逃往漠北,漠北还有八大北狄部落,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不得不防。

萧暥以为,魏西陵建立沧州城军事缓冲带的战略是对的,但魏西陵的思维还是军人思维,其实这沧州城可以做得更大一点。

萧暥道:“西陵,建立沧州城,还是固守。我更想要争取主动。”

魏西陵眸光一掠,“你想进攻?”

但跨越大漠,进攻北狄,在当时几乎是不可能的。

北狄人是游牧民族,飘忽不定,且不说茫茫大漠连北狄主力都找不到,后勤补给将会成为最大的困难。

粗略估算,若要跨沙漠作战,至少要两三匹战马运送补给,以保障一名骑兵。消耗太大,如果不是国力极其雄厚,根本耗不起。这种仗也只有武帝这种疯子,才会耗空国力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