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价格战(第3/3页)

联想也来表达过类似的意愿,但是联想希望我们通融一下,货到钱到。

索尼爱立信和诺基亚,我感觉也有意愿,但是他们的华国分公司定不下来,估计要给上面打报告。

预计今年燕雀和鸿鹄的出货量至少在5000万片以上。”

发布会结束之后,新芯的内部会议上余大嘴在做总结。

公开会议上周新不会做太多表态,因为在他看来,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但是还远没有到可以盖棺定论的时候。

高通还没有下场,三星也还没有死心,摩托罗拉、德州仪器、AMD和英特尔在手机芯片领域都有一战之力。

等公开会议开完之后,周新在办公室和胡正明单独沟通:“教授,研发要加快。

我有种预感,我们的技术优势正在被竞争对手们逐渐追赶上来。

鸿鹄尽可能交给我们的自有工厂代工,哪怕开始的时候良品率低一些也没有关系。

鸿鹄的定价就给足了余量,即便95%的良品率也不会亏。

我们得让狮城那边的产能拉满。”

胡正明点头:“我明白。

我们其实走在了正确的轨道上,只需要坚持就好了。

你不用太担心,我们的竞争对手们他们有实力,但是智能手机的市场,不是哪一家能吞下的。

这个市场能容纳足够多的玩家。”

周新苦笑,他知道未来在手机芯片市场只能容忍下两个大的玩家,苹果和高通。

如果台积电还能帮华为代工的话,华为也能算一个。

联发科和三星都将沦为这一领域的小角色。

全球每年超过20亿的出货量,居然只有两个大玩家,这让没有经历过的人很难相信。

周新不能说预测,他只能从产业逻辑上来解释:

“教授,过去两年多时间,你应该也感受到了吧。

智能手机芯片和其他类芯片不同,它的市场规模至关重要。

市场规模够大,我们能把成本压低。

是可以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群效应的。

你不能把它理解成小的芯片,它其实是大芯片。

它更像是电脑CPU,电脑CPU每年数十亿的出货量,不也只有英特尔和AMD两个玩家吗?同时早就了硅谷。

智能手机芯片同样如此,最多只能容纳寥寥数个玩家。

它不是多媒体解码芯片,不会说每个厂商占据一小块市场份额。”

胡正明是当年英特尔崛起的亲历者,“我知道你的意思。

燕雀和鸿鹄之所以会采取这样的定价策略,正是因为我们现在要以最快的速度去抢占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