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规模(第2/3页)

通过这样的深度利益捆绑来实现提高蔡司主动性的目的。当然也会有问题,那就是合资公司的话,关键专利属于合资公司,起不到钳制的作用。

这样的话当前问题能解决,远期目的无法解决,因此周新陷入两难。

现在的路是全新的路,没有任何未来的经验可以让周新借鉴,每一次的决定都将创造新的历史,周新深知这一点。

如果只是单纯的商业行为,那通过利诱和蔡司深度捆绑无疑是最好的选择,ASML能和台积电深度捆绑,新芯光刻机要想在这个领域有更多的主动权,找符合当下情况的合作伙伴再正常不过。

作为新芯科技中的关键一环,新芯半导体不缺应用场景,不缺产能,不缺各类资源,缺的是上游关键技术,尤其是在当下想通过浸没法弯道超车的时候。

林本坚见周新陷入沉默,他说:“蔡司那边我有很多熟人,他们在蔡司工作超过二十年了,我可以和蔡司那边聊。

Newman,需要麻烦你和蔡司背后的股东聊,我们双方合力的话,我相信会有效果的。”

周新这次回华国比较仓促,和林本坚达成了关于要走浸润式光刻机技术路线的一致,后续整个新芯半导体的资源会全面倾向这一领域,这是和当前所有其他厂商都不一样的路。

林本坚没有想到会这么顺利,他本来以为要花大量功夫说服周新,他和新芯半导体的其他同事在做预研究工作的时候,已经写好了五篇关于论证技术路线可行性的论文打算发表,发表之后拿着论文去说服周新。

既然老板都同意了这一技术路线,那就开始做吧,林本坚动力十足。因为说白了之前都是在复刻别人的技术,对于研发人员来说没有太大的意思,现在是做从未有过的事情,挑战性十足。

“教授,好久不见,看来你很习惯在申海的生活。”周新这次回国只在申海呆三天时间,不会到处跑。

因此他几乎所有时间都呆在新芯的园区里。

胡正明说:“我都来申海三年了,三年足够改变很多习惯了。”

周新有些不好意思,他算是彻底改变了胡正明原本的命运轨迹,他也不知道这样对他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教授,你觉得和在伯克利教书相比,在这边的改变是什么?”

胡正明问:“你是说生活上还是工作上?”

周新:“你都可以说说,老实说我每次回伯克利的时候都会去看师母,总感觉让你来申海和师母两地分居有些过意不去。”

胡正明笑道:“你当时喊我来帮你的时候我可没有看出你过意不去。

主要你师母不太习惯申海这边的气候,所以她每次都只是过来住两周就回去了,从生活上其实和在伯克利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因为你知道我这个人很无聊,平时生活中除了工作还是工作。

但是反而在工作上,我觉得挑战是之前在伯克利所无法比的。

在伯克利我只需要按部就班的上课、研究、发论文,这些我太熟悉了,在这边面临一家超过五千人的公司需要我管理,这是截然不同的概念。

要知道即便是思略半导体,员工数量都没有超过一百人,现在这个数字乘以了五十倍。

如果我们把小米、新芯芯片制造厂商的员工算上的话,那人数要超过一万人了,这是什么概念?

在来新芯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我有管理一万人的能力,这对千禧年之前的我来说简直是一个不敢想象的数字。”

这个人数放在互联网公司里会很多,在芯片领域其实也还好,像台积电光是2000年一年时间就招了九千人。

而新芯科技的员工数短短三年时间突破了一万人,一来是因为有小米,小米铺设的销售体系需要大量员工;二来是因为新芯进入了芯片代工领域,和不少华国企业成立了合资企业,华国企业通过生产线入股。

这些合资企业,股权在华国企业手里,但是控制权在新芯手里,这同样是大量的员工。

新芯在狮城也有芯片制造工厂,对于一家新公司来说,这速度堪称火箭速度了。

周新听完后说:“这是因为教授你之前的能力没有被充分发掘,现在看来我挖你来新芯,把你的管理能力也激活了。”

胡正明无奈道:“心累,我年纪大了,要管理这么多人心累。

尤其还要和政府这边斗智斗勇,甚至是勾心斗角,这同样要消耗心力。

周新,你也做过科研,集成电路领域的科研是研究现象,归纳总结,虽然很困难,但是这类困难是单一性质的困难,无非是遇到我无法理解的现象,或者说新现象,我需要在现有理论体系里做更新,有新的框能够把这一类现象都囊括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