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新的模式(第3/3页)

也就说工业竞争力几乎完全依赖于内部培养能力,当时国外的半导体企业,采取的也是垂直制造方式。

从芯片设计到芯片制造,再到封装测试,全部都由一家公司一手包办。

之所以有907、908、909这些工程,都是建立在这样的思考上。

华虹半导体就是909工程的产物,*同志在1995年年底调研三星之后,认为我们也要有自己的大企业,后来更是说砸锅卖铁也要把华国的半导体产业搞上去。

我们很多领导都非常关心关注华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909工程也是国家层面在统筹规划。

因为看到了三星的成功,所以我们才想把华虹打造成三星的模式。

但是等到了今天,硅谷去中心化的模式好像也不差,甚至表现出了比大企业更强的活力。

我前不久去燕京上课的时候,负责讲课的燕大经济学教授提出了不同观点,那就是过分强调内部创造和管理经济能力是不健康的做法。

它忽略了工业进化的微妙性和历史特性。熊彼特的观点是新古典主义理论和政策中原子化竞争模式的天真解法。垂直一体化的制造模式,反而会造成新的损耗,过于简化问题本身的风险了。

公司的相对优点取决于创新是系统的还是自主的。当创新是系统性的,一个企业一样的结构将更有利于技术的快速进步。这是因为系统性创新需要在许多不同的生产阶段同时改变,而互补阶段的共同所有权降低了说服和协调的交易成本。

相比之下,我们有理由认为,当创新是自主的时,网络包括典型的极端“市场”会更具有优势。

当一个生产阶段的技术变革可以继续进行,而不需要在系统的其他部分,就可以进行相应的变革。在这种情况下,该公司在说服和协调方面的优势被创新小企业群的专业化经济和网络的能力所抵消。

而创新的系统性或自主性既不是完全外生的,也不是完全由技术驱动的。

组织的结构有助于塑造创新的模式,进而影响随后的组织结构。简而言之,组织结构理论也是社会制度进化理论的一部分。

究竟是大企业的模式更好,还是中小企业群的模式更好,我们也不知道哪套更好。

我们讲究的是实践检验真理,因此华国选择把中小企业群的模式探索放在张江。

把希望寄托在华虹、新芯科技上,希望你们能够发挥好协同作用,带动一批半导体领域的中小企业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