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58 五十八章(第2/3页)

从外地州府来的两个学政,住进了驿馆中。驿馆无论是官还是民,全部不得入主,外面由厢兵把手。

两个学政的来历喜好,程子安听辛寄年说了一些。

中规中矩,四平八稳。

程子安做好了准备,文章以稳重为主。

他练了许久的文章,有华丽文风,朴素文风,端庄沉稳文风。

只要题目能读懂,知道经史典故,到时候填进框架,基本不会出错。

文章是有了,程子安唯一担心的,还是经史墨义。

考试共计六场十八卷,帖经一百二十贴,对义六十条。“注1”

光《春秋》,就足足几十卷啊!

到了正式开考这日,考生们挎着考篮,拿着录名后,官府盖印发还的试纸,来到了贡院排队,等着进场。

程箴与程子安提早住进了崔家,念着方寅离得远,将他也一并带上了。

崔武要在贡院前巡逻,与千山老张一起,将他们送了过去。

天气不冷不热,晨曦初现,他们几人到时,大门前已经排了好些人。

周围厢兵林立,禁卫森严。

程子安见方寅紧张,与程箴说起了笑话:“阿爹,你看,好多人在偷看你。”

程箴对秋闱有了经验,他这次考试,中了,能洗清他的名声。

不中,他早就经历过大起大落,这点打击算得了什么,反正不能考秋闱,远比上次考秋闱时要轻松随意。

程箴不知不觉中,受了程子安的影响,笑道:“他们估计是看我我长得俊美吧。”

程子安怪叫道:“阿爹,要说俊美,我在这里,阿爹只能屈居第二吧。”

程箴面无表情骂他:“不要脸。”

程子安抚摸着自己的脸,一一笑纳了:“脸还是要的,这么一张俊脸,阿爹,你说圣上会不会看我长得美,点我做探花郎呢?”

程箴继续面无表情骂他:“不要脸!”

方寅听得有趣,别开头偷偷笑了起来。被他们父子的说笑一冲,方寅也就渐渐放松了。

程子安排到了大门前,厢兵接过他的提篮仔细翻看检查,除了一罐子蜜水,程子安只带了一罐子炒面。

程箴考过有经验,带如面饼等吃食进去,厢兵会掰碎了检查。

检查过无数提篮的手有多脏,自不用提。

带炒面进去,罐子一摇晃,就能看得一清二楚了。

蜜水则既能提神,又能解渴。

反正到了天暗时就会出考场,早上吃饱了,中午对付一口,完全没问题。

其实,科举考几十卷经史,谁知道会出到哪道题。

作弊除非代考,或者泄题容易些,如夹带这种,等于是大海捞针,撞运气。

唱了名,核对过试纸,拿到了考号,程子安进了贡院。

后面程箴与方寅也陆续进来了,不过他们分到了不同的号,进去之后就各自分开了。

程子安深吸一口气,使劲闻了闻,不禁偷乐 。

没闻到臭味,远离茅厕,这是成功的开始。

为了防止舞弊,考生不得带纸入场,考场所用的纸张,与录名的试纸一样,官府衙门独有。

程子安摆好了笔墨砚,静待其他考生进场。

监考官是州府的推官,以及两个学政,除了他们之外,考场还有厢兵把守。

学政宣读了考试规矩,尤其是严禁作弊,很快便发放了试卷。

程子安拿着试卷,不紧不慢先看了起来。

“见有礼于其君者,如孝子之养父母也,请以下文对。”

程子安窃笑,这道题,他刷到过。

开始就撞了大运,好兆头啊!

考官在考场内不断巡逻,神色严肃。

程子安视而不见,不紧不慢磨好墨,在空白试纸上,先试了笔墨浓淡,再提笔稳稳作答。

“见礼于其君者,如鹰鹯之逐鸟雀也,谨对。”“注2”

通篇下来,程子安没写一句“未对审”。

未对审则是答不出来,也要守礼懂规矩,必须礼貌作答。

答完之后,程子安再仔细检查一遍,他一共刷到了两道题,暗戳戳偷笑。

第一天,稳了!

过了午后,陆续有人交卷。程子安就随大流,交了卷出门。

没一会,程箴与方寅也陆续出来了。看他们的神色,应当都考得不错。

回到崔家,因着他们考试,家中安安静静。许氏与方氏,崔素娘亲自送饭送水,连崔耀光都不敢来打扰。

日次是疏注,出经史中的某一段,回答释义。

今日的考题比前一日的要难,释义解释水平的高低,要看教授夫子的本事了。

背诵于程子安来说,才是最难的地方。释义除了夫子教导,关键在个人的理解能力。

程子安的理解能力自是一流,他考得尤其轻松。

最先交卷的考生,比昨日要迟许多。程子安不急不躁,吃着炒米就蜜水,等到有好些人交卷之后,他才随大流交了卷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