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三皇联手,百万大军下江南!(第3/4页)

“皇上,臣的确是帮康王爷来请降的……不过这不是臣唯一的使命,因为康王爷还想促成一个三皇联手伐明的大方案。”

“三皇联手?”吴三桂看了一眼杜立德,“杜学士,你怎么看?”

“回禀换上,大清皇上是您的孙皇上,大靖皇上是您的侄孙皇上……您和您的孙皇上,侄孙皇上都是一家子皇上,联手对付朱慈炯这个外人皇上是天经地义的。”杜立德保证道,“只要您一道旨意,大清立即就可以出兵!不仅大清可以出兵,大清属国朝鲜也可以出兵!”

杨起隆的“仁川登陆”,当然是大获全胜了!

他的登陆“登”了朝鲜王国君臣一个措手不及,驻扎在北方边境上的军队还来不及调回来,杨起隆就已经兵临汉城了。而且由于通往江华岛和南汉山城的路都被杨起隆的军队切断,所以朝鲜君臣只能接收杨起隆这个监国,还交出了江华岛、南汉山城给杨起隆驻军,还把海州、釜山这两个口岸都交给杨起隆的朝鲜监国府管辖。

由于这场轻易取得的胜利,康熙在大清国内的声望有所提升,最近正在筹谋扫荡喀尔喀蒙古同时和北方新蹦出来的罗刹国碰一碰,探一探他们的虚实。

就在这个当口,吴三桂突然对大明下手了!

这事儿既然赶上了,康熙当然想出手占点便宜,同时也讨好一下吴三桂……在他将关外辽东开发出来前,和大周翻脸,还是不大明智的。

而康熙的想法又和耿精忠的想法不谋而合——耿精忠希望借助大清的力量帮自己壮大,以便在大明被灭后,依旧保持三国争霸的平衡局面。

所以康熙就马上让杜立德和玛祜一起来武昌同吴三桂见面了。

吴三桂多机灵一人?

马上就明白了康熙、耿精忠的心思,也知道杜立德和玛祜为什么会一块儿跑到武昌来当什么贺使了?

想到这里,吴三桂笑着道:“联手当然好了……不知道玄烨和精忠都想要点什么?”

“回禀皇上,”杜立德道,“大清不敢觊觎更多的中原土地,只是想多得一些子女财物,如果皇上觉得还需要大清出兵相助,那就请准许在取胜之后,将徐州、海州、淮安三个州府的百姓都交给您的孙皇帝。”

康熙的头脑是清醒的,他现在最不缺的就是地盘!

而最缺的则是人口!

关外有旷野数万里,但是却没有多少人口去开发。即便他搞出了头下军州这样极度有利于开拓边疆的政策,开发东北的进度依旧缓慢。

另外,吴三桂和李中山打得越狠,他这个孙皇帝就越高兴……如果能两败俱伤,他没准还能来个大清皇者归来呢!

吴三桂点点头:“好!这好办!玄烨如果能顿兵淮上,给残明一些压力……给点人口算什么?不过徐州、海州、扬州的人不行,凤阳、泗州、颍州的人口任取。”

吴三桂也没安好心,他现在已经领教了湖北国人的厉害,自然也能联想到淮西国人会如何反抗他这个大周天子。

既然如此,那就让康熙去和他们消耗吧!

“一言为定!”杜立德笑道,“皇上,我大清这次可以从山河四省调集十万大军,听皇上您的调遣!”

吴三桂点点头,十万大军……总能牵制一下李中山吧?

“皇上,”玛祜马上说,“江南国主也可以出十万大军!”

耿精忠其实拿不出十万大军,不过他还是要面子的,总不能比“弟皇帝”康熙差太多吧?所以玛祜就帮他报了一个“十万大军”。

“那就是二十万了!”吴三桂大喜,“江西有多少?”

“有五万!”郎廷相说,“其中陆师三万,水师两万。”

“那就是二十五万大军了!”吴三桂笑道,“老夫帐下也有二十五万大军……咱们三皇合力,出兵五十万,号称百万伐明大军!如何啊?”

杜立德一副信心十足的模样,挑起一个大拇哥,“好!这是百万大军下江南!自古百万大军由汉入江,顺流下江南就鲜有败绩!”

玛祜也说:“有百万大军东下,南京必然一鼓可下……外臣为大皇帝预贺!”

郎廷相则对吴三桂道:“皇上……现在李辅臣、李来顺合兵攻打九江甚急!若出兵迟了,九江和安庆就皆为大明所有,进兵江南的水路,恐怕会被完全封锁,到时候江南就不好大了。所以康王建议皇上尽快进兵,就在江西和李氏幕府决战!”

吴三桂点点头道:“朕亦有此意!郎巡抚,朕命你立即返回九江,告诉康王务必坚持到底,朕立即会率领五十万大军水陆并进,支援江西!”

他带来武昌的军队其实连二十五万都没有,只有二十万上下,可以去江西的还德打一折扣,有十五万就不错了。即使加上杰书等人的军队,最多也就是二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