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李大头,看朕的围爹打援之策!

“这是武穴镇,这是城子镇,这是小池口。现在这三处都有李来顺的军队布防。臣自德化出发逆江而上来武昌的时候,就亲眼看见李来顺忠王府的军队在岸边构筑炮垒……皇上,如果让李辅臣、李来顺完成了这三处的布防,那再想从武昌出兵去解九江之围就不容易了。”

武昌府的大周皇城中的武英殿中,已经换上了一身大周朝官袍的郎廷相,正拿着根小木棍,在一幅挂起来的地图上指指点点。他刚才点到的那三个镇,都位于长江岸边,九江府城德化的上游。其中武穴和小池口在江北,城子镇在江南。这三个小镇如果被忠王李来顺的军队牢牢占据,并且构筑好炮台,架起几十门可以发射十二斤弹丸的红衣大炮,再用浮桥、铁索之类的东西封锁长江水面。那么吴三桂的大军想要顺流而下去九江可就难了!

郎廷相接着又一指九江府城德化,忧心忡忡地说:“皇上,现在德化外围的德安、瑞昌、建昌三县都被李辅臣的军队控制,李辅臣的先头部队,在上个月已经抵达可德化外围。康国公几次派精锐出战,想要打退李辅臣,奈何李家军的火器十分犀利,骑兵的实力又强,康国公的军队难以抵挡……臣离开九江之前,康国公已经连着败了好几阵了!

臣估计,李辅臣要不了太久,就能把九江府城给包围了。虽然九江府城的城防十分坚固,但城中的兵粮储备却不大多,一旦被围,最多只能坚持几个月!”

吴三桂抱着胳膊,眯着眼睛,大模大样对着地图坐在一张太师椅上。身边还站着吴应熊、吴世璠、吴世珏、夏国相、胡国柱、王屏藩、郑蛟麟、方光琛、刘玄初、汪士荣等文臣武将。

听郎廷相介绍完九江的情况,吴三桂就扭头看着自己的两个水军大都督,笑着问:“国相、国柱,水师情况怎么样?准备好了吗?”

“皇上,”胡国柱笑道,“水师本就有大小战船八百余艘,官兵不下三万,全都是练了两三年,已然精熟水战。”

夏国相又补充道:“皇上,咱们抵达武昌后,又从湖南和湖北的荆州、襄阳等处征集了民船三千条,水手四万余,全都编入水师,用来运兵运粮。所以现在咱们总共有战船八百,民船三千,府兵三万,还有临时招募的募勇四万,全都随时待命,只等皇上您一声令下!”

吴三桂满意地点点头说了一声“好”,然后又问吴应熊、吴世璠道:“应熊、世璠,陆师准备得怎么样了?”

“父皇,现在武昌这边可以抽调出来东征的陆师府兵总共有十二万之众!另外还有从湖南和荆襄等处征召的民壮八万,总共有二十万之众!”

“皇爷爷,这二十万陆师也都整装待发,随时可以出兵!另外,湖南方面还有三叔楚王的三万府兵和两万民壮,也随时能向江西或广东开进。长安那边还有……”

“够了,这些兵就够了!”吴三桂打断了吴世璠的话,他这次带着吴应熊出兵,而把吴应麒丢在长安守家,表面上的理由是吴应麒所部多少闯、献旧部,让他们去攻杀旧主,就有点陷之不义的意思了。但实际上的原因,则是吴三桂有意扶持吴应熊。

他这是吸取了李渊和朱棣的教训!

李渊把个老大太子拴在身边,整天让老二秦王到处征伐,结果那个不忠不孝的李世民越打越壮,最后杀兄逼父……把唐朝的规矩都搞坏了。

朱棣的情况也差不多,长子太肥,不方便行军打仗,他就领着次子朱高煦去谋朝篡位。虽然没搞出靖难二期,但是也害了朱高煦父子……实际上也间接害了大明朝!

如果朱高煦不是野心膨胀,最后被明宣宗做掉,以他打仗的能耐,完全可以替代大同的代王或是封去辽东为国守边。那就不会有宣德缩边,也不会有后来的土木堡之变了。

所以依着吴三桂的意思,吴应麒、吴国贵、吴世琮、吴世珏都是要留给吴应熊、吴世璠保家用的……现在压一压,让他们少立点功,别爬到太子头上,就是为了将来可以大用他们。

想到这里,吴三桂笑道:“算上民壮,就是水陆二十七万!康国公那边还有五万大军……那就是三十二万大军!老夫再给他兑点水,诈称六十万不过分吧?”

“不过分,不过分,”吴三桂的首辅方光琛笑道,“就算诈称百万也不算多。”

吴三桂拈着胡须道:“还有耿精忠和康熙呢,他俩怎么都得各自吹出二十万大军……加一块儿就是百万了!”

“皇上,”刘玄初看上去并没有那么乐观,谨慎地说,“大周、大清和江南靖国这次可以凑出来攻打大明的兵力实数最多就五十万……大明那头的兵力恐怕也不会太少,二三十万总是可以凑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