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我们背后有人,还很多!(第3/3页)

一是救兵如救火!

尚可教、年遐龄一旦看到明军大兵压境,而清军的援兵又不来……他们会不会直接降了王大头?

他俩……可都是汉军旗人!

如果岳乐这个时候有个大数据统计,那他恐怕连觉都要睡不着了。自吴三桂起兵以来,汉军旗人在面对反清大军逼近时,几乎百分百投降!

二是担心南京这边出状况。

在抽出三万精锐后,南京周围清军的兵力已经大大空虚了。万一南京城内的耿精忠发飙,集中全部力量出城破围,被他打赢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所以岳乐只能以快打慢,打完后再把这三万人拉回来。累是累了一点,但他实在没办法,只好苦一苦下面的旗人了……

而第三个原因,则是江北运河沿线还可以提供大量的粮食——那几百万石堆在淮安的漕粮还没全部运走呢!

所以穆占、格斯泰的军队可以不携带粮草辎重,轻兵而进,这速度自然就快了,日行百里完全不是问题。

几天的强行军,由格斯泰这个老将率领的一万先头部队,已经过了淮河,开到了徐州下属的宿迁县一带,脚下的官道就夹在黄河和运河之间,再走个两三天,就能抵达重镇徐州了!

……

“军门,徐州知府年遐龄,平南王府郡主尚淑英,参见军门!”

格斯泰正坐在宿迁县城内的一所歇脚的豪宅里面,锤着自己的老腰时,下面的戈什哈突然来报,说年遐龄和尚淑英来了。

这老爷子虽然当过多尔衮的护卫,早年间打生打死也吃够了苦头,但毕竟养尊处优多年,年纪又大,身子骨大不如前,这一次长途跋涉,都快把他一身老骨头给颠散了——这可真是的年轻的时候跟多尔衮和明朝打,好不容易赢了。现在年纪老了,怎么又和明朝打上了?这日子还让不让人过了?

听见戈什哈通报,他赶紧坐直身子,大声吩咐:“传!”

很快就瞧见年遐龄和尚淑英一块儿从外头被个戈什哈给领了进来。

他们俩也是风尘仆仆的,看来是赶了一路。进门之后,年遐龄恭恭敬敬给格老爷子打千行礼——他这个正四品的知府如果遇上汉人的提督、总兵压根不必给老脸子,更别说打千儿行礼了。但是格斯泰可是都统级的满洲武将,年遐龄一个汉八旗奴才可不敢造次。

不过尚淑英却没把格斯泰放眼里,不仅没有行礼,还大模大样找了把椅子一坐——她的身份是北王妃,相当于大清当年的四大贝勒的正福晋!

一个都统衔的满洲武将算什么?什么都不是!

格斯泰看了尚淑英一眼,又抬抬手对年遐龄说:“年太守,坐吧……上茶。”

吩咐底下人上完茶后,格斯泰就问:“淮北的情况怎么样?王逆还在吗?”

他现在最担心的其实是李中山放弃淮北转用兵力于庐江、扬州,甚至直接回援南京。

“还在!”尚淑英笑道,“李督师和北王有分工,李督师督兵淮北,北王扫荡淮南。另外,李督师和耿东王不是一路的,耿东王和我们尚家关系好,又和郑翼王有仇。而李督师和翼王派的陈中堂是一党……”

“等等,”格斯泰赶紧打断,“格格,你这都什么话?什么督师、北王、东王、翼王、中堂的……他们都是反贼!”

“不对不对,”尚淑英摆摆手,“自古成王败寇,败了才是贼……江宁安王根本打不下来!您老和穆总管能打败李督师就到头了!所以东王、北王不是贼,而是保着朱三太子在南京当皇上的功臣。”

“你,你到底哪头的?”

“我是明朝议政北王的王妃,您说我哪头的?”尚淑英笑道,“议政北王府的主,我可以做一半……我阿玛当年都没有这样的权势,他的平南王可不能议政!”

“那你……”格斯泰打仗一把好手,搞政治是不大行的。要不然他就跟多尔衮一起完蛋了!

“都统,”边上的年遐龄笑着道,“格格的意思是……咱们这次就坑王大头一个!坑死了他,北王就能收拢整个淮军,从而坐稳议政王的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