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我们背后有人,还很多!(第2/3页)

“如果咱们要回应天、攻扬州或是打庐江,那淮北怎么办?淮北这里那么多人都跟随督师反清,岳乐要带着鞑子打回来能放过淮北的父老乡亲吗?督师,咱们不必怕岳乐的精兵,他兵精,可咱们人多!”

“对!督师,咱们人多!”

“咱们淮西素来出精兵,只要督师愿意在淮北和岳乐干,咱们淮人都支持督师!”

“对,咱们淮西人无老少,地无南北,都愿意跟着督师反清复明!”

“无非就是出兵拼命……那些鞑子兵也没什么了不起,连江南应天人都能支撑住,换咱们淮西壮士上,怎么可能打不过?”

在场的将领们显然分成了两派,一派是外来户将领,都想打运动战,把淮北丢给岳乐的主力,然后去打扬州、打庐江、打安庆……想得都很好,硬仗不打,油水要捞!

一派是淮西的“集团军”头头们,他们当然要保卫家乡了!无论是淮北、淮南的,都主张在淮北和岳乐的主力决战!想得也挺好,御敌于国门之外嘛!

而李中山这个阁部督师,就必须在这两种意见之中做出抉择——决定的依据不仅要看军事,更要看政治!

如果放弃淮北打运动战,那大概率可以逼退岳乐。但是扬州能不能很快打下?安庆能不能一举夺占?如果拿不下扬州、安庆,而淮北又被岳乐的人屠一遍。

那李中堂的淮军领袖可就不好当了……

而在淮北决战……那可是一场硬仗,而且还是大兵团的硬仗!

说实话,如果现在督军的是李辅臣那个不靠谱的爹,那绝对和岳乐打硬仗……他就是这个段位!

但是李中山这个大军事家一直都是小打小闹,所指挥的最大的一场战役,也就是在顺德、香山大破尚之孝。

可尚之孝是什么水准?岳乐或是岳乐派出的大将是什么水准?没得比!

“督师,就在淮北打吧!”

李中山还在琢磨的时候,罗家集的“集团军”头头,“大”字营的营头罗大为站起身,一脸郑重地说:“末将熟知淮北的地形、民风,宿州、灵璧、蒙城所有的集镇,末将都走遍了,宿、灵、蒙三地的营头,末将也都和他们认识。谁能打硬仗,谁能打巧仗,哪座围子固若金汤,哪座围子肯定守不住,末将也一清二楚……末将还可以肯定,只要督师愿意战于淮河以北,整个淮西都会支持您的,而且我们淮西有的是人愿意上战场拿命搏一个富贵!”

这就是背后有人啊!

而且还是专打天下的狠人!

在以往的中国历史上能靠硬打,打下整个天下的,除了辽东、蒙古那里的人,那就是关陇和淮泗了。

李中山想到这里,又看了看周昌。

周昌笑道:“督师,罗参将熟知淮北地方,而臣则熟知岳乐麾下诸将……无论岳乐派谁过来,臣都对他的脾气、秉性、以往战例了如指掌!”

他当过好多年的大清内阁供奉……其实就是内阁师爷,当然是什么都知道了!

李中山依旧没有做出最后的决定,而是扫了一眼那个“卖主求忠”的尚淑英。

尚淑英赶紧立起身道:“督师放心,妾身一定会尽快摸清楚北上鞑子军的虚实。”

这下齐活了,背后有人加知己知彼,这仗可以打!

李中堂容色已经放沉,用坚决的语气说:“本部阁决心已定,决然以江北主力在徐宿之间,击破北上之鞑虏军之主力,进而夺取徐州,斩断南北漕运!

此战……关系大明国运,如若取胜,三分之势必成,东南富庶之地皆为我有!惟望诸君,全力以赴,誓死杀虏,不负国恩!”

满室肃然,接着就是所有军官起立抱拳,大喊一声:“遵令”

李中山在北伐军中的威信还是很够的,他现在下定了决心,那么底下人也不会再有什么异议,执行就是了。就如他所言,这一仗打好了,东南富庶之地就全归大明朝廷了。

未来大明朝廷即便不能一统,三分天下还不是稳稳的?

有了三分天下,大家这辈子的富贵,甚至儿子、孙子的富贵都有了!

这一搏,还有什么理由不全力以赴?

……

同一时间,一支五颜六色的队伍,正行进在长江以北,运河东岸的开阔官道上,从渡过长江开始,这支清军主力兵团的前进步伐就未曾稍停。岳乐的幕府为这支军队选择的道路是由镇江都将,经扬州、淮安,直达徐州,全程八百余里,全都轻兵疾行。

通常情况下,八百里行军至少要耗费十六天,而岳乐给统军的江北大营总管穆占和江西大营副总管格斯泰的时间只有十日!

而且这十日还包括渡江所需的时间!

之所以那么急迫,原因有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