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这爹,他不孝啊!(第2/3页)

所以吴三桂现在方针就是以主力出祁山,以偏师经略湖广。

而且经略湖广的偏师也不走夔门,而是走贵州东出偏沅(湖南西部),先拿下湖南,然后视北伐甘陕的情况再做打算。

不过吴应熊今儿却从夔州总兵谭弘送来的启本(给吴三桂的奏折)中发现了一个出奇兵取荆襄的良机……这可是他这个世子爷建立威信的机会,所以毫不停留的就马上送来了吴三桂这边。

吴三桂忙完,精神头有点使过了,坐在那里有点犯困。瞧着儿子捧着谭弘那个墙头草的启本,着实有点不想看。但吴应熊毕竟是他的好大儿,所以还是懒洋洋地接了过来,打开漫不经心地看了一眼,当下就来了精神:“什么?还有这样的好事儿?”

吴应熊笑着道:“父王,谭总戎启本上说的这个方案,儿臣觉得相当可行……而且也不用咱们出大兵,由夔州兵、石柱兵、夔东十三家的余党出兵,咱们再赞助一些缴获的兵器甲胄,再封一些官爵,说不定就能把荆州和襄阳都给拿下。即便不行,也能把湖广清军的注意力吸引到湖北,三弟取湖南就容易了。”

“这个杨来嘉他靠谱吗?”吴三桂又问。

“靠谱!太靠谱了!”吴应熊笑道,“这个襄阳镇总兵杨来嘉是郑成功的旧部,康熙元年被迫降清,心里是不服气的……清廷也不相信他,所以不让他在福建沿海呆着,调去襄阳当了个总兵。儿臣在北京的时候就和他结交过,还颇为投机,知道他心中郁郁……如果儿臣出面招抚他,他一定肯归顺咱们的!”

“他一个总兵也没多少兵,能打下襄阳吗?”吴三桂还是有点怀疑。

吴应熊道:“谭总戎的启本上已经有了对策……他想让夔东十三家的人马在澧州、宜昌一带起事,吸引湖广清军的注意力,然后再和石柱兵一起间道赴襄,和杨来嘉来个里应外合!父王,儿臣觉得这事儿可以试试看……如果成了,那中原都会震动,如果不成,也能闹出好大的乱子,有利于咱们出祁山和取湖南。”

吴三桂终于被吴应熊给说服了,点点头道:“老大,这事儿就交给你了……为父再给你派一标精兵,让杨溢之领着和你一起去夔州。如果襄阳真能拿下,为父就让你兼领湖广总督!

老大,为父知道有些人把老二比为李世民……不过在为父看来,玄武门之变其实是个果,这李唐兄弟相残的种子,其实是李渊自己埋下的。他在打天下的时候,把太子李建成拴在身边,而让次子李世民东征西讨,建立威信,结果李世民就尾大不掉了……你可明白为父的意思?”

吴应熊点了点头,他知道吴三桂的意思是要赶鸭子上架,逼着他这个当了半辈子人质的大儿去建功立业……这可真是太难为人了,他别说和李世民比,李建成他也比不了啊!

可是现在就到了这个份上,他不努力也不行啊!

想到这里,吴应熊就重重点了点头,道:“父王,孩儿明日就和杨溢之一起去夔州……孩儿一定不叫父王失望!”

吴三桂已经欣慰地看着大儿子,笑了笑道:“还有个事儿要和你说……吴元益从广东捎来了密信,信上说你的次子世璠确定已经脱逃!他怀疑是被王忠孝所救,而你的小女儿小艽也跟了王忠孝。你写封信,回头我让人送去给吴元益,让他找机会交给王忠孝吧!”

“写信?”吴应熊叹了口气,“写什么呢?父王,若世霖没有死在他手里,什么都好说……他喜欢美女,我就把小艽送给他也行,当不当大都无所谓。可是世霖是我的嫡子啊!”

吴三桂苦笑道:“这都是康熙的手段……应熊,你还是要好好安抚一下王忠孝,毕竟他爹是两广总督,他还把持着天地会,朱三太子也在他手里!咱们现在还用得上他!”

吴应熊只是点点头,实际上他也知道吴世霖之死的缘由……这事儿就是康熙逼王忠孝交投名状。

可问题是吴世霖是他的嫡子,是吴三桂的隔代继承人!

如果吴家将来得了天下,那吴世霖必然要追封太子!

王忠孝杀了吴家王朝的太子……这根刺儿,是会把人扎死的!

……

王忠孝逼死吴世霖的事儿是根要命的刺儿,同时也是鞭打驱赶着王忠孝急吼吼赶赴广东的鞭子!

他是康熙十年九月辞陛离京的,虽然带着一大家子人,可是一路上不敢有一点耽搁,如果不是有一群女眷和孩子跟随,他都想用八百里飞递的速度飞到广东去!

因为他现在真的怕他那个不靠谱的爹来个“大义灭亲”啊!

他那个爹可不缺儿子!

且不说那些庶子,光是大老婆生养的嫡子,王辅臣就有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