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这爹,他不孝啊!

“阿玛……父王,这是夔州谭总戎的启本……上面注了火急……”

四川省重庆府的大明大总统西王府内,也换上了一身“太平天国”风格的风帽加黄袍的吴应熊,正跟在老爹吴三桂身后转悠。在吴三桂的王府政事堂内,还拥着一堆人,正听着老头子指手画脚的分配任务。

“从五华山运出来的银子到哪里了?复兴大明的事儿可费银子,接下去咱们还要东征,还要北伐,哪儿哪儿都要花银子,可万万不能有失……五华山的银子是咱们的根本,一定要看好了,沿途要多派兵马保护!”

“汉中府的秋粮收购的怎么样了?四川这边千里白地,根本拿不出粮食来供大军北伐,明年春天要出兵,就只能指望汉中了……告诉方献廷,不要怕花钱,寻常的田主家里面谁没个三年五载都吃不完的米面?花钱买下就是,如果光给钱还不行,就再给他们一个举人功名……总之,明年的祁山之战关键就是粮草供应!”

“孙延龄求封定南王,还要本王出兵广西帮他打老婆?这个家伙来添什么乱?本王马上就要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了……哪有功夫帮他打老婆?而且打老婆这种事情,哪有让外人帮忙的?让他自己去解决!至于封王的事儿,等他把他老婆制服了再说!定南王只有一个,他有,他老婆就没了!”

“什么?我弟弟吴三畏和鳌拜一起当海贼了?搞错了吧?吴三畏不是我弟弟……什么?这个吴三畏是我爹在外面养的外室所生?这倒有可能,我爹他惧内!那就先当他是本王的弟弟吧……给封个水军大都督!”

好容易等吴三桂精神头十足地把要紧办理的事情都分派完了,吴应熊才把刚刚收到的夔州总兵谭弘派人送来的启本递上。这段日子,吴应熊的精神很萎靡,一下子仿佛老了一二十岁,和他那个越活越精神的老子吴三桂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而让吴应熊萎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他家破人亡了……老婆被圈,儿子被杀,女儿和小老婆都被人霸占,真是太惨了!

二是他在吴三桂身边显得有点多余!他打小就在北京当人质,一言一行都得非常谨慎,也养成了他唯唯诺诺的习惯,而且吴三桂也没办法培养他的军政才能,造成他文不能治国,武不会打仗。

相比之下,他的兄弟吴应麒的表现可就太亮眼了!虽然吴应麒性格粗鲁,不拘小节,很容易得罪人。但是荣溪桥之役的表现实在太突出了——他带着两千五百人愣是挡住了清军两三万人的猛攻,将四五万人的清军一切为二,为之后的大观镇围歼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凭借此战的军功,吴应麒已经是吴三桂阵营中当仁不让的第一将!

甚至已经有人把荣溪桥之战和李世民指挥的虎牢关之战相提并论了……

而更让吴应熊感到绝望的是,吴应麒的儿子吴世琮比他爹还要杰出,不仅领兵打仗的能耐一点都不弱于其父,而且还为人谦恭,礼贤下士,有长者之风。

吴三桂更是委吴世琮以重任,命其屯兵汉中,筹备北伐!

而吴应熊的养弟,吴三桂的养子吴国贵再被吴三桂派去贵州督军之前,还私底下找吴应熊谈过,劝他退一步海阔天空……本来吴应熊也没想过当皇上。如果康熙肯把他的老婆孩子都还给他,他倒是很乐意去昆明养老,一大家子人在五华山上其乐融融不好吗?

可是现在……他算是知道什么是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了!

他要是有权,至于落得现在这样家破人亡吗?

所以这吴应熊在抵达重庆后也开始积极起来,开始努力扮演吴三桂的左膀右臂了。不过吴三桂好像也有点瞧不上他,不让他插手军国重事,只让他负责不大要紧的方面,譬如招抚夔州府那边的大小军阀——夔州那边的地形非常琐碎,水土又比较养人,所以割据成本很低,容易滋生称霸一方的土司豪强。

而吴三桂也没太重视这些人,就让吴应熊遥领夔州府事,负责招抚夔州的地方势力……只要这些地方势力肯跟着反清,哪怕不派一兵出境,清军也不可能逆长江而入夔门了。

至于通过夔州进军湖广……在吴三桂看来,也没什么可行性。一路上山高林密的,后勤保障还非常困难!而且出夔门进入湖广后,也还是处处险阻。历史上诸葛亮他主公刘皇叔不就走的这条道,结果被陆逊堵死在长江边上的大山里了?

在打赢了大观镇之战的吴三桂看来,尽快出祁山北进关中,一举把陕甘拿下,那才是夺取天下的正途——历史上他不敢这么干是因为怂,怕八旗天兵。

可现在他已经不怕八旗了,大观镇之战让八旗天兵现了原型……根本就是一群怕死又怕苦的京师纨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