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第2/3页)

不过承祜显然没有让皇帝失望,在这两年时间里便有了一儿一女,都是汉军旗侍妾所出。

李沐有种承祜昨天还是个小孩儿的感觉,现在居然就有了自己的儿女,很是恍惚,没将承祜的那两个侍妾叫过来,也没有亲眼看过自己的孙儿。

现在太过重视两个孩子,等嫡福晋进门免不了折腾。

皇帝则是挺高兴的,虽说还是对承祜的母族看不上眼,但已有了将李沐抬旗的心思。

……

一天晚上,皇帝照旧过来。

两人说长道短,李沐总有种皇帝另有打算的感觉。

果然,坐下来没半个时辰,皇帝就提起想将她抬旗一事,还打算将整个张家一块抬旗。

尽管张家在皇帝眼中上不得台面,连汉军旗人都不是,可张氏到底是承祜的外家,为了皇家脸面的着想,抬旗一事势在必行。

李沐没当面说出否决的话,她只是从皇帝面子下手,“皇上,不若等承祜今后立了功,再将张家抬旗,不然张家抬旗也只是因为承祜母家的关系,怕是少不得有人诽议,妾身不愿万岁爷和承祜受了这种委屈。”

她说话的声音如银铃般清脆动听,皇上喜欢她柔弱温婉的姿态,更喜欢她用着好听的声音唤他时的模样。

康熙也放缓了声音,“既然是爱妃所愿,那朕就给承祜一个机会罢了。”

对于康熙来说,早抬旗跟晚抬旗其实没多大差别,反正只要他的继承人是承祜,他都会给张家抬旗的,给张家抬旗后,哪怕张家的出身再低微,也是满洲旗人了。

就跟他登基后给自己娘家抬旗差不多。

但是就像爱妃说的那样,给承祜一个机会也不是不行,最起码张家抬旗的理由不光是因为外戚的身份了。

“皇上对妾身和承祜真好。”

李沐依偎在他怀里,心里暗道。

很快了,很快她就能得偿所愿了。

……

在康熙一十三年时,康熙帝给承祜选的嫡福晋终于入门了,是都统齐世之女董鄂氏,隶属正红旗满洲。

承祜嫡福晋在进门后,快快统领了承祜后院,让那些原本没有管束的侍妾们都不得不听从她的话。

而且这位嫡福晋非常干脆利落的将侍妾所出的大阿哥和大格格都放在自己身下养了。

这也算是她给两个孩子提身份,毕竟后院的任何一个子嗣都得叫嫡福晋一声嫡额娘,不管是不是嫡福晋亲生的孩子,而她这个举动恰好将两个生下孩子的侍妾的命脉拿捏住。

董鄂氏显然很明白一个道理,不要给对方趁势崛起的机会。

果不其然,在董鄂氏将两个孩子放到自己身下后,承祜就极少去那两个生养了子嗣的侍妾屋里了,没过多久,后院便传来董鄂氏有孕的消息。

等董鄂氏生下孩子,只要是个阿哥,今后的地位就稳固了,那些侍妾都憋着一腔怒火,却无可奈何。

李沐了解到的承祜后院情形就这么多了,嫡福晋能把控后院就行,只要董鄂氏不谋害后院子嗣和侍妾,她能不理会承祜后院发生何事。

在不久后,张家发生了一件惊人的事。

淑贵妃的三个兄弟各自考取一个状元,两个进士,这对于当时的朝廷来说是挺让人震惊的一件事,一时间三兄弟天资聪慧,学富五车的消息传开了,所谓一门三进士,莫过于此了。

这传到皇帝耳中,是再惊喜不过的一件事了,原以为张家什么都不行,没想到在通读诗书上还是有几分能耐的,他立马将三兄弟召到自己跟前详细了解过,发现对方皆应答如流,才思敏捷,不由龙心大悦。

而李沐紧绷心神也缓缓松开,这虽不能证明张家有多少能耐,但张家在这之后应该不会拖承祜后腿了,能反过来给承祜底气了。

一个进士不足以证明张家的实力,这第一第三个一起来,总得有人相信张家是有出息的吧。

至于其他对自己功名不满意的兄弟和侄子,打算接下来再接再厉。

所谓诗书传家的质量不够,还有数量来凑。

皇帝现在就挺高兴的了,能光明正大给她那三个兄弟授予官职。

当然,后宫妃子对李沐的态度也跟过去不大一样了。

过去是因为李沐在后宫积威颇深,后宫人因为她的位份和手段不敢对她有任何不满,不然小郭络罗氏就是她们的下场,但是后宫妃子害怕归害怕,背地里少不了对她运道好的羡慕妒忌恨。

救驾之功放在哪个妃子身上都是一次莫大的机遇,放在一个汉女身上,这让后宫那些自持身份的妃子一个个不顺心极了。

满洲旗瞧不起汉军旗的,而汉军旗的又瞧不起包衣旗的,往下是满洲包衣旗的瞧不起汉军包衣旗的,如此还有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这里面不知多少鄙视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