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七章 嘉德通义的颁布(第3/3页)

有些统治者雄心壮志有手腕,能够通过遏制存量争夺的残酷性来削减矛盾的增速,对存量社会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和再分配,从而维持体制的稳定,延续体制存在的时间。

但这不过是续命手法,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直接或者间接的解决了一部分提出问题的人,以相对残酷的手段延缓了矛盾发展的进程。

更多的统治者并不具备这种关键的能力,只能眼睁睁看着存量社会的残酷厮杀与不断的混沌。

最后,一群无能的统治者眼睁睁看着存量越发的集中在是少数人手里,多数人被排挤出存量社会,生存都成为问题,最后在绝望中走向毁灭,或者走向最后的反抗。

不管他们走哪条路,都意味着体制走向崩溃,社会秩序彻底崩毁,然后帝国王朝进入下一个增量和存量的轮回。

当一个社会进入到存量社会的时候,矛盾问题是全方位的,不是一两次改革或者杀掉一两个人就能解决的,真正可以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两个。

一个,是通过技术革命发展生产力,创造全新的内部增量点,再一次带动社会进入增量社会。

另一个,就是技术无法发生革命性进展的时候,朝外部进行开拓,用全新的空间创造新的增量点。

总而言之,就是要开创全新的增量点,让社会再一次进入增量模式,继续发展。

如果做不到,存量社会迟早会崩溃,且留给人民的绝对是绝望的苦难,将是高强度的战争,毁灭一切的战火兵灾,会让大部分人走向死亡。

古中国大部分时期,技术革命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就算偶尔有些小小的技术进步,也到不了革命的底部,所以对外开拓是进入增量社会的唯一手段。

刘备一边努力推动科技的发展,一边也清楚这东西快不了,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还是对外开拓,以对外开拓作为对内稳定的解决方式。

反正,他无法眼睁睁看着他建立起来的第三帝国走向存量社会而又找不到全新的增长点,最后开启残酷内卷模式,在一波又一波的内部动乱之中走向终结。

他想要尽他所能找到一条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能够给后人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而这种思维一旦成为了类似儒家话语权的惯性思维,那个死圈子就算是被第三帝国跳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