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章 政务大会(第3/3页)

而就算有阻力,陆康也打算强行突破之。

开玩笑,这可是给刘备留下深刻印象的好机会,错过这个机会,陆氏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更进一步?

第三帝国的第一次政务大会算是到这里就结束了,刘备没有让官员们立刻返回,而是带着他们一起参加了朝廷的春耕活动。

之前忙着开会,刘备就把惯例的春耕活动延后了,现在大会开完了,正好带着官员们一起搞春耕活动,刘备自己也带着皇室成员参加进来。

一群人浩浩荡荡前往雒阳城外的农田内,象征性的进行了一个上午的农业生产。

这虽然是政治表演,但就算是表演,也是很有意义的,至少能表现出天子、朝臣都很在意农业生产的事情,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而为了在刘备面前表现自己,一些确实对农活儿比较了解的官员那干的叫一个起劲儿。

而一些出身优渥、确实对农业不是很了解的官员只能偷偷摸摸的看着其他官员怎么操作,自己就怎么操作。

但是农活儿这事情还真是个技术活儿,一般人没做过的,还真不知道怎么上手,一通胡咧咧,自己累得半死,地也没刨开多少。

说到底,农具怎么挥也是有讲究的。

一些身娇肉贵的官员还没干几下,就给自己闪了腰,实在支撑不下去,只能在刘备鄙视的眼神中,十分惭愧且担忧地被人抬走了。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农具都不会用!这样的官员治理天下,朕这江山怕是要不了几年就得四分五裂!”

刘备当着全体官员的面,在田边上狠狠地骂了一句。

这一骂不要紧,吓得周围的官员赶快低头奋勇干活儿,生怕被皇帝看出来自己并不会农业生产,然后步上那几个倒霉蛋的后尘。

一个上午的折腾,不少身娇肉贵的官员被折腾的要死要活,偏偏中午刘备也没给他们提供什么比较好的食物,就是纯粹的麦饭和一些腌菜,管饱,水管够,其他的就没有了。

也就是上午累得够呛,一群人看到有吃的,也不挑,狼吞虎咽一阵子,算是安抚了一下强烈抗议的肠胃。

然后他又宣布,午休之后,下午再来一个时辰的农业生产,好好体会一下农民生产之苦。

官员们心中哀嚎,但是不敢多言,因为刘备本人也撩着裤腿,带着自己的长子、次子一起进行农业生产,干的不比他们少。

皇帝亲自带头,他们怎么敢不用力呢?

于是等日头最毒的时候,甚至有几个官员头晕脑胀的倒下了。

刘备看着这个情况,摇了摇头,这才终于放过了剩下的官员们,让他们收拾收拾,一起回雒阳城洗澡休息。

然后,刘备也没怎么继续折腾他们,终于宣布他们可以准备启程回任职地了。

关不少官员为此长舒一口气,感慨自己终于挺过这一遭了。

然而就在官员们准备启程返回的时候,贞观元年四月初二,枢密使荀攸忽然上表,请刘备允许他率领一部分颍川荀氏的族人在司隶州河南郡定居,另立荀氏宗门,与颍川荀氏本家正式分家。

朝野舆论一片哗然。

而更加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荀攸上表之后的第二天,皇帝刘备下诏,准。

荀攸被准许在河南郡另立荀氏宗门,刘备根据荀攸之前的功劳,赏赐给河南荀氏五千亩土地和一部分宅院,由荀攸做主进行家族内部的再分配。

这套组合拳打得大半个朝廷都晕晕乎乎的,连核心权力圈子当中的很多人都不知道刘备和荀攸唱的这出双簧是怎么个意思。

不过他们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估计和即将开始的度田行动有关系。

此前,他们这群核心圈子里的人们已经被要求不能和度田行动作对了。

他们已经理清了自家的问题,准备在度田行动的时候和刘备打好第一波配合,让刘备可以在第一时间把度田确定为政治正确。

根据他们打听到的消息,核心圈子里,只有荀氏还没有搞定家里的事情,据说是陷入了僵持阶段,内部纷争无法平息。

荀氏的家主荀肃是个庸人,面对复杂的局势不知道如何作为。

明智的荀彧远在青州做刺史,本身又不愿意对家族中人采取强制措施。

于是乎荀氏失去了最后的机会,以至于荀攸决定发起自救行动,另立荀氏宗门以挽救荀氏家族的传承。

而这在很多人眼里,基本上就宣示了颍川荀氏的历史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