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要想富,先修路 (二)(第3/4页)

多少钱的税款?家人问。

他回答道: “五贯而已。”

家人: ……行吧,好歹弄丢了咱们也赔得起。路费都不止五贯了。但是当富户来到了京城之后,却迟迟拿不到确认的凭证。

户部的小官员偷偷指点他: “你这样不行啊,你若是拿不到凭证,回去之后直接就会被下狱。”还请大人教我。

小官员给他做了个钱的手势。

于是,接下来,这名富户留在京城,四处打点,为了将这五贯钱的税款交割出去,前前后后竟然花了将近千贯!

待他回到家乡,已经是两年后了。②

赵匡胤还想再重重的叹口气。

这一出接一出的,都是些什么事

啊!

而且,衙前不是由军将担任的吗?什么时候变成由民户来担任了?

“胡来!乱搞!”赵匡胤忍不住骂了一句。

这肯定是赵光义那些不成器的子孙们不遵祖制,胡搞乱搞带来的后果!

赵德昭年轻气盛,对于祖制倒没有这么看重,他道:“父皇,之前儿臣就曾经说过,军中的衙前,未免权力也太大了一些。

一个衙前军将,官衔好几重,什么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监察御史、武骑尉等,统统往他身上加。

李德昭自己就听说过,有地方豪强想要贿赂军中将领,来担任这衙前军将。

想也知道,他们是要干什么。

赵匡胤当然也明白,但这个牵涉到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官制、军制、徭役制度.…

他终于把心中那口长长的气给叹了出来。

算了,一切等迁都后再说。赵匡胤拍了拍赵德昭的肩膀。赵德昭:……父皇,难不成你是想指望我来收拾这堆烂摊子吗?

【这些职位在法律上规定只能让本地的地主和富户来做,但做到后面他们一想,这也不是什么好活儿,于是就千辛万苦的开始逃役,用尽了各种手段,从而将这些差事转移到了更贫苦的老百姓身上。】

【所以,北宋的农民起义简直层出不穷,两宋加起来平均每年1.36起,堪称历代之最。】欧阳修在朝会上上疏:

官家,如今的盗贼一年强于一年,一伙强于一伙……③朝会后,宋神宗留下王安石商议。

王安石向他讲解民间各种逃役手段和百姓疾苦:

“有人将自己的田产和佃户全部分散,让某个仆从或者是佃户成为名义上的户主,自己则躲在背后。

还有人把自己的田产和房屋与道观寺庙勾结,假装捐献给了他们,但实际上自己依然是所有者。

还有人直接伪装成佃户。

贫苦百姓的劳役负担也因此越来越重。

但这归根究底,都是因为职役制度的设立就不合理。

宋神宗听得连连点头。

【王安石当时要变法,就是看到了底层百姓们的这种难处。可惜,既得利益阶级的反扑、他自己内容的不切实际、党争等等,都让这场变法最终变为泡影。】

宋朝。

变法……赵德昭若有所思,又有些羡慕。

他也想遇上他的王安石。

赵匡胤对自家儿子有闯劲这事儿感到很欣慰。他正色道: 若要变法,越早越好。越到后,掣肘越大。

按照仙画的说法就是,既得利益者会越来越顽固,越来越势大,到时候要是想要再动,就更难了。

至于那些富户们、地主世家们,嘴巴上不敢说,心中都在暗骂仙画。

你把后世大家用的这些法子都给抖出来,那皇帝和朝廷肯定会想办法把这些路给堵死,那他们还怎么搞?

宋神宗年间。

刚刚还在心中有所动摇的宋神宗眼泪汪汪的拉着王安石的手: 介甫一定要好好的把革新给做下去。朕一定会支持你。

王安石肃然躬身: “臣定不会辜负官家所托。”

仙画提到他的变法方案内容有问题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他打算再去民间实地走访,看看到底如何更改。

司马宅邸。

司马光脸色平静中带着点阴沉坐在书房内。

他的同党韩琦、吕公著等问: “如今,咱们该怎么做?”司马光淡淡的道:能怎么做?仙画都已经定性了,还能怎么做?散了吧。

仙画都已经说了王安石是体恤民生,他们如果径自站在对立面,那岂不是就会被安上“无视民生苦痛”的帽子?

所以,无力回天了。

唐朝。

李治小心翼翼的问李世民: 父皇,这职役就是咱们的色役吧?大唐的色役,分为两种。

一种是针对达官贵人,比如小贵族、小世家、小官员出身的人需要给大贵族大官员去充当幕僚、侍卫等,这种大家是甘之如饴的,若是相处愉快,飞黄腾达指日可待。

一种就是像北宋那样,由民丁来充当一些官府杂役的工作,只是没北宋那么过分和夸

张,而且可以交钱免除。另外,如果服了色役就不用服正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