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要想富,先修路 (二)(第2/4页)

一个厢军的士兵进入到军营里的大通铺,嘴巴里骂骂咧咧:

这才刚休息了几天,又要去修路了!忒娘的,这活儿还没完没了了。

他的同袍安慰道:“咱这就是驿路军,干的自然就是修路的活儿。好好干着,说不定还有机会选拔进禁军呢。

那人冷笑:“咱们这些人就算了,这辈子也就老老实实修路了。人家禁军要的是精锐。”一边嘟囔: “说是精锐也没见他们打过几次胜仗。”你不要命了!吓得同袍一哆嗦。

【针对民夫,宋朝依然有着相应的杂徭制度。】

【杂徭和汉唐时每年固定服役多少天的这种法律规定还不一样,它既没有固定的说法也没有固定的时间。春天征调那就叫调春天,因紧急事务而征调那就叫调急夫。】

【朝廷和地方官都有这个征调的权力。】

里正挨家挨户的打招呼: 官府衙门要修整,一家出一个劳动力啊,半个月估计就能回来了。大家怨声载道。

不去叫厢军来建,却来折腾我们。

厢军怕是叫不动吧,那群军爷可得伺候着。里正两眼一瞪: 叫你们去就去,啷个那么啰嗦!【像之前说的北宋那乱七八糟的治黄,就每年都要调几万到十几万的民夫。】

【但赵匡胤也还是干了一些好事的,开始给民夫们包饭吃了, “一夫日给米二升”。】

· …

虽然是夸他的,但赵匡胤很不高兴的耷拉下了眉毛。

仙画这先扬后抑的毛病啥时候能改改,就不能有一天真的让他纯高兴一下吗?赵德昭在一旁看着他的脸色,斟酌着道:父皇的仁慈,连后世都知晓……赵匡胤没好气的挥了挥袖子:行了,别说好话了。

不过他想一想,陷入到了彷徨之中: “厢兵………冗兵……杂徭……”这些东西到底该如何平衡?

赵德昭道:不如取缔厢兵?

赵匡胤拧眉否决:不可!厢兵的重要性可不单单在杂役上。

厢兵可以作为禁军的补充,而且吸纳了民间一些游手好闲的壮丁,让他们不能生事。若单纯的取缔的话,反倒会引起大麻烦。

赵匡胤在苦恼的时候,大宋民间的百姓们也在苦恼。

现在大宋才开国,各种弊端都还没有太露出端倪,因此百姓们倒不是太愤慨,就是很担心。

这种可咋搞?那岂不是以后哪个官员脑子一拍想要修个啥都能征调民夫?

那他家要建房子不会也征民夫吧?

瞧你说的,官员家里要建房子,有得是人想要冲上去的,还用征调?也有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你们都急什么?咱们住在汴梁城里,要征召那也不是征召咱啊。”

周围的人一顿。

有人开口讥讽: “你喝多了吧?谁家还没几个乡下亲戚啊?而且,到时候搞得民乱,那辽军金军什么的又打过来,你以为咱们就能逃得掉?

怎么可能独善其身?

就是!都是一条船上的人,要真是又成了乱世,船一翻,谁都别想跑!

在雅室中的太学学子们,听着楼下大家的议论声,也都感到了身上肩负着的偌大责任。等我回去就写一封奏章,必须得让官家明白这件事的重要性不可。殊不知他们的官家正在无限的头疼中。而仙画似乎还想再扔给他一个大麻烦,让他更头疼一些——

【除了杂徭外,北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徭役制度,那就是职役。】

【简单理解,就是官府管辖下的各种吏目,里正、捕快、邮差、消防员等等,都是从民间征召人来做的。】

【可能有人要想,这不是妥妥的公务员吗?挺好的呀!】

【不不不,北宋的职役不仅没有工资,食宿自理,而且必须要干满一年。并且,到最后往往成为背锅侠。】

刚成为里正的富户愁眉苦脸的回到自己家里。

妻子道: 这当了里正不是一件好事吗?怎么瞧你却像是天塌下来了一样?

富户几乎跳了起来,情绪激动: “你懂个啥?这就是推我出去做刀!里正最重要的是干什么?是收税!可你瞧咱们这周围的税,好收吗?没一个是好相处的!

妻子想了想周边这些人家的德行,也慌了: “那咋搞?”

富户颓然坐下: 能怎么搞,先收着呗,实在是收不到的话那也只能咱自家垫上了。

妻子顿时不乐意了: “怎么能咱们自己垫?”

不然呢?”富户放低声音, 你以为那群人觊觎的是什么?是咱们家的田!只要我稍微哪里出一点差错,那咱们家的田可就别想保住了!

闻言,妻子也只能颓然的坐下了。

【成为里正还算是好的,最惨的是成为衙前的。衙前就是邮差,负责押运官府的各种东西。没薪资、路费自理,然后当押送的东西出了问题的时候还需要自己掏腰包赔付。】

一富户被任命为了衙前,需押解一笔税款去往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