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要想富,先修路(一)(第4/5页)

【首先,徭役是没有工资的,而且还会耽误自家干农活。】

【原本家中有四口劳动力,每年产出的粮食可能正好够吃。但现在被征走两个壮劳动力,剩下的老弱病残,根本没办法完成既定的农活。】

【其次,不仅没工资,衣食住行可能都还得自己掏腰包。万一要是徭役时死了,大概率也拿不到工伤补偿和抚恤金。】

当前来宣旨的吏目走了之后,整个村庄里响起了一片哭声。

女人们强忍着泪水用家中所剩不多的粮食做成了干粮,又

收拾了行囊。男人无奈叹气,麻木的面容深处带着凄苦之色。

“我走了,你好好照顾家里。走时,不亚于生离死别,他顿了一下,最终还是道, “要是我回不来,你别守,再找个好人家嫁了吧。

说完,头也不回的和乡人们一起踏上了前往徭役的路。身后,是孤儿寡母的呜咽之声。

【我去给你干活,我还得自己掏钱?认真的吗?】【很遗憾,认真的,而且死亡率还不低。】

【想想,就修秦直道那夯土的工程量有多大?吃得不好,每天都还要干重体力活儿,猝死也很正

常。所以我们经常能听到,修长城死了多少人,修宫殿又死了多少人.】

民夫们拉着绳子正在用石制的工具夯路。

即使是冬天,但因为工具太重,衣服也不够厚,所以绳子依然在肩膀上勒出了伤口。

伤口结痂后第二天继续劳作,继续崩开,周而复始。脚上穿着的草鞋早就已经破了洞,被冻得通红,冻疮同样是一层覆一层。

稍微想休息一下,旁边虎视眈眈的监工一鞭子就抽下来了:“不准偷懒!今天没有完成任务的话,谁也别想好过!

不远处,一个声影无声无息的倒下了,有同伴想要去扶,又被一鞭子抽了过来。监工蹲下去,摸了摸他的鼻子,狠狠地骂了一句: “晦气!”他站起来: “来两个人把他拖走,死了,救不活了。”轻描淡写间,是一条人命的消亡以及一个家庭的破裂。

秦朝。

赢政如果说刚刚只是脸色有些发黑,那现在就是完全的黑脸了。低气压环绕着咸阳宫的正殿,寺人们和侍卫们都如鹌鹑一般,动都不敢动。

而几位公子和大臣们同样慑于这种威压,感受到了风雨欲来的平静。

最后,扶苏只能上前开口道: “父皇……”

没想到嬴政并没有发火,而是问了他一个问题: “扶苏,难道后世的朝廷征召民夫,会给工钱?还包衣食住行?

扶苏一愣,这才想到后世女子刚才说起这事来很不可思议的语气,这才反应过来: “听起来,应该是。

现在秦朝给民夫发放工钱,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为了抵债或者是抵罪的非正常徭役,是每日抵8钱,管饭的话就是

6钱。

还有一种是官奴婢服役期间是管饭的。

但是,普通的黔首服徭役,可没这么好的待遇。

扶苏本来习惯了也不觉得怪异,但现在一想,却莫名觉得似乎的确是有哪儿不太对劲…..…嬴政抬起头,眉头一挑,似是有些羡慕的叹道: 这朝廷,得多有钱呐。

他依然不觉得需要为民夫做到这种地步——这些不都是大秦的百姓吗?这修路不都是为了他们吗?

他只是羡慕甚至有些嫉妒后世朝廷国库的充裕程度。

至于后世的社会形态、阶级关系的……赢政略带冷漠的想,太远了,不操这份心了,先把秦二世而亡的这道坎过了吧。

而其他的朝代,帝王们和大臣们对于仙画拿秦来做例子,都表示很赞同。

赵匡胤就教导自己的太子赵德昭: “苛政猛于虎也!若非秦朝徭役实在沉重,哪有陈胜吴广什么事儿?刘邦也不会揭竿而起了。

大秦的教训,他得记住啊!

赵德昭连连点头。

【更惨的是给皇帝们修陵寝的。】

【传说秦始皇陵的工匠最后都被活埋殉葬了。司马迁在《史记》里曾经写过。】青年司马迁在秦始皇陵附近走访当年的守墓人后代。

回到家后,他在缣帛上写道:

“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①

【不过,当时秦始皇修皇陵最多时征召了80万人,那肯定不是活埋了几十万,应该指的是设计和修建陵寝内部机关与整体构造的那些工匠和民夫,后世有预计,大概是数千到万人左右的规模吧。】

【史料有过记载的,大规模坑杀修陵工匠的也就只有秦二世胡亥和成吉思汗!】

【秦朝的大工程非常多,徭役之重让天下百姓们苦不堪言。】

【后世有学者研究过,秦朝的劳役是商周的35倍!排除掉商周很多是奴隶,他们的工作量没有算入其中不说,但这个数字也的确让人心惊胆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