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要想富,先修路(一)(第2/5页)

嬴政心情好,对在场的扶苏以及终于班师回朝的蒙恬道: “你们两人,也有赏赐!”

多谢陛下。

多谢父皇。

蒙恬看着仙画上秦直道的地图,道: “陛下,这条秦直道作用巨大,有了它,大秦可以将兵马迅速的送到阴山草原一带,拱卫关中的安危。

嬴政眯起眼,审视了地图一番: “朕近日的确在思索是不是要修一条如此之路,既然仙画都透露了未来,那就修吧。

他神色一整: 蒙恬!扶苏!着你二人负责修建此条秦直道,不得有误!蒙恬和扶苏立刻行礼: 遵旨。扶苏跃跃欲试,他这次得把秦直道修得比之前还要更好才行。

汉朝,

汉武帝刘彻虽然不喜秦朝,对始皇帝也有那么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但是此刻也颔首道:秦直道,的确是修得好!

现在,这条路也是汉朝去西域去北方的交通要道。汉朝的历代公主们和亲匈奴,走的都是秦直道。想到这里,刘彻觉得如鲠在喉。他哼一声,在心中想:以后,大汉绝无和亲一事。

【始皇帝建立的秦朝虽二世而亡,但是他的很多东西都被传承得很好,其中就包括官道。】

【比如,唐朝时候修建的唐蕃古道,从长安一直修到了拉萨,成为大唐和吐蕃、印度、尼泊尔之间的交通要道。】

【大唐长安城内的朱雀大街宽有150米!】

文成公主端坐在马车中,带着她浩浩荡荡的陪嫁队伍,从长安出发。

经过唐蕃古道,到达了拉萨。

开启了她青史留名但是很难说是幸福的一生。

王玄策也正是通过唐蕃古道,从长安到吐蕃再到天竺,成就了历史上的一段传奇。

而在他们出生并成长的长安,朱雀大街如同天上的大道,横跨长安南北,成为这座当时全球最大最繁华的城市的中轴线。

鲜衣怒马的少年少女们、来来往往的客商们以及出门谋生的大唐百姓们,在朱雀大街上留下了自己的脚印。

但是,朱雀大街并不是一条石板路,而是黄土路。这让它变得稍微逊色了一点。下雨的天气,它就会泥泞不堪。如果遇到唐皇出巡,相关的部门需要及时的撒上细沙,以免扬起灰尘。

【历史上出名的几大古道还有京西古道、徽杭古道、太行八陉、茶马古道等等,这些当时连接起一个个地区的军事要道和商贸要道,有的依然还存在于崇山峻岭之间,成为了驴友们挑战的对象。】

古代的时候。

商队的马匹以及驴身上都驮着沉重的货物,行走在这些古道上,翻山越岭。镜头一转,到了现代。

全副武装的驴友们背着登山包,手里拿着登山杖,开始了自己的休闲探险之旅。【到了明朝的时候,全国的官路驿路总长已经有十四万多公里,并且直通边疆。】

【所以,我们能看到当时很多前来华夏的传教士和旅游家都对华夏的路大加赞赏。毕竟,中世纪时的欧洲,贵族割据,零零散散,大家都不修路,除了封地里可能有一两条像样的路,一出城堡那简

直就是一片泥泞。】

【将先进的罗马古道毁得乱七八糟。】

一队来自于欧洲的传教士和商人赶着马车与骆驼来到了东方帝国的都城。所有的人都为这座城市的雄伟壮丽以及高耸的城楼而倾倒。当他们进入到城中的时候,更是感慨万分。

上帝,他们外面的官道修得那么好,干净便利,但城中的路居然也如此广阔。

“而且还如此干净!”

“是的,一路走过来,我居然没有发现一坨大便,而且也没有让人难闻的作呕的气味。”所有人的眼中都闪着光。

这个遥远的只存在于故事之中的东方帝国,第一次出现在这些西方人眼中的时候,是如此闪耀。镜头一

转,来到同时期的中世纪。

大大小小的城堡把领土割得一块一块,有的城堡外严格来说并没有精心修建的路,只有因为走的人多了而自然而成的小路。

一些村镇内部更是尘土飞扬,并且脏污满地,排泄物就这样堂而皇之的倾倒在公共空间。就连巴黎这样的大城市,都难以幸免,可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露天的公共厕所。

之前仙画讲秦直道,虽然大部分的帝王也都承认,秦直道的确是修得好,现在还都在用。但是,他们也都觉得自家的路也修得蛮好的嘛,也是可以拿出来讲一讲的。

因此,听到唐蕃古道和朱雀大街,李世民脸上的笑意掩都掩不住。

他轻咳一声: “瑕不掩瑜,朱雀大街这一遇到雨天就全是泥水的确不利于出行,阎卿,你们工部看看是不是能掌出一个章程来,再改一下嘛。

后续还可以免了扬沙子的功夫。

阎立本道: “臣观仙画中后世的道路,不知是用何等材质建造,看上去既整洁又坚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