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传承(第3/4页)

范至诚问:“比如呢?”

陶南风道:“比如,楼梯间的镂空水泥栏板,一共26栋洋楼,每栋楼的楼梯间水泥栏板花色都不一样,有的是百鸟朝凤、有的是牡丹菊花,还有葡萄满园、喜上眉梢、荷塘月色……非常有特色。”

范至诚眼眸间闪过一道亮光,双手撑在会议桌上,身体前倾。

“和咱们扬子江大桥上的水泥栏杆一样吗?每隔一段便会有一块雕花石刻,非常美观。可是,你知道非量产的建筑材料有多贵吗?光是这是一项,得增加多少预算!为了那些所谓的传承,却造成建造成本增加,这是一种浪费!所以,我不同意你的观点。”

陶南风眉头微蹙,这个问题的确不容回避。

就像是做一件衣裳,简单裁剪、缝制是一个价格,但如果要在上面绣花、滚边,那成本就会高出一些。

建筑也是这样,某些建筑符号看着漂亮,但为了这一份漂亮需要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值得不值得,就要看当事人的选择了。

她思索片刻,回应道:“所有的收获都需付出代价,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方式降低造价,也可以与预制厂联系控制成本。”

范至诚步步紧逼:“要是按照你所说,雕花的石柱、石门也算是建筑符号,但这些都需要花不少钱,对不对?”

陶南风点点头:“是的,所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提炼,选择出既省钱、又有同德里特色的建筑符号进行传承。”

范至诚还想再说什么,却被范雅君打断。

“好,两位同学的讨论非常精彩,也充分展现了你们两人的关注点。陶南风想要传承历史,范至诚实用至上,各有各的道理。

眼下呢,国力并不强盛,市里也没有太多钱,这次市领导与我谈话的时候还特意强调过要控制建造成本。陶南风的意见我会在设计中予以考虑,但你不要写进任务书里,免得我们自己束手束脚。”

陶南风点头应了,与范至诚目光在空中交会。

锐光闪过,会场莫名的有了股火.药味。

会议结束之后,陶南风回到家中,换了条棉绸睡裙,歪在父亲的罗汉床上,这才觉得整个人都舒坦过来。

“爸,你怎么不帮我说几句话?”

莫看陶守信在外面总是板着一张脸,好像对女儿十分严厉,但现在回到家中,他的笑容里却满是宠溺。

“南风啊,你以前在农场当基建科科长,场长又是向北,地方小、规矩少、懂专业的人没几个,自然都是你说了算。你想传承就传承,你想创新就创新,花不花钱都没有关系。

可是现在你回了江城,又是个学生,自然没有人肯听你的。

说实话,你的观点我是非常支持的。同德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值得纪念。通过适当的标志性建筑符号来传承那一段历史,我个人觉得非常有必要。”

陶南风说:“那你干嘛在会议室里不为我说话?”

陶守信道:“咱们在家是父女,在外是师生,这点界限感一定要有。你是我的学生,范至诚是黄家发的学生,你们两个意见不一致,我不能明确表态支持你。你想想,如果在公开场合直接说你是对的,那岂不是间接下了黄家发的面子,不合适。”

陶南风“哦”了一声,果然这些人情世故是最让人讨厌的东西。

陶守信鼓励她:“我背后支持你,也是一样的。范雅君最后的话非常圆滑,说了会适当考虑你的意见。那你可以去调查了解一下哪些建筑符号既有特色又省钱,有数据才好说话。”

陶南风来了兴致:“好,那我今天先把职工意见整理成任务书,明天一早就去同德里,再往江城预制厂跑一趟。”

陶守信有些心疼地看着女儿:“天热,出去跑记得戴帽子。”

自从在梦中被丧尸和变异老鼠咬过之后,陶南风身体体质越来越好,不畏寒暑。

她笑着坐起:“好,爸你记得给我开个介绍信啊。”

第二天一大早,陶南风穿着短袖、长裤、凉鞋,脖子上挂着父亲的海鸥牌照相机,一个人出了门。

上一次来同德里有向北陪伴,这一回陶南风落了单。一个人也有一个人的好,她心无旁骛地把二十六栋洋楼走完,由外及里一一标记,并拍下细节照片。

再拿着介绍信来到江城市预制厂,拿着自己绘制的雕花栏杆、檐角石拱、窗台板、过梁等有特色的建筑符号询问价格。

陶南风人长得好、态度和气,背着相机的模样洋气得很,预制厂的工人们都愿意和她说话。

有人跟她开玩笑:“小陶,你给我们拍几张照片嘛。”

工人们蹲守在预制板现场,顶着高温烈日依然笑得灿烂无比,这让陶南风想到农场职工,都是那么纯朴而勤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