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传承(第2/4页)

“范至诚对这一带熟悉,他的意见值得考虑。”

“正好我们老家伙们也休息休息,听听你们的想法。”

既然大家都让自己说话,那陶南风自然不会客气。

她站起身,看着大会议桌对面的范至诚道:“怎么不现实?请说出你的理由。”

范至诚也没有留情,直接说出自己的观点。

“第一,对方要求把这块地用足,如果按照同德里的两层洋楼来设计,太浪费地块;

第二,同德里的石柱、石门都雕工精美,就连窗框也有石头装饰,你要是这样搞那得花多少钱?成本问题不考虑了吗?

第三,同德里的洋楼原先是独门独户,后来改造成单位宿舍之后都是几户人合住一间,厨房、厕所脏得很,使用起来很不方便。现在谁家住得起独门独院、上下两层、六室两厅的洋楼?

所以,陶南风我不同意你说的,按照同德里的样式设计新的职工宿舍。”

一口气说下来,范至诚有些激动,胸脯上下起伏,脸颊微红。一个大男人,竟显出一种妖艳之美来。

他补了一句:“要是按照这样的思路设计,会不会被职工们骂,会不会被市领导认为是思想腐化堕落?”

若是换成以前的陶南风,恐怕会被范至诚拿捏得死死的。

可是经历无数次磨砺,有过与黄兴武、罗宣等人对抗的经验,陶南风半点也不慌张。

她挺直腰杆,嘴角带笑,态度看着十分轻松:“范至诚,你别着急给我扣思想堕落的帽子,这一套现在已经不流行了。”

范至诚张了张嘴,却又闭上。犹豫一下还是决定解释一下:“我不是扣帽子,我的意思是咱们要提防出现这样的情况。”

解释就是掩饰,陶南风摆摆手:“没关系,我们就事论事。”

黄家发凑近陶守信耳朵边,悄悄说了句:“不错啊,你姑娘有气度!”

陶守信没有笑,板着脸看着眼前这一切,认真倾听着两个学生的争论。

陶南风道:“同德里虽然有着百年历史的优秀建筑,但毕竟时间久远,居住过程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范至诚刚才只说了三样,除了他说的那些,我还能补充两点。

第一,围合式布局没有充分考虑江城冬冷夏热的气候特征,里分内部空气流通不畅;部分建筑坐东朝西、坐西朝东,采光不好,居住舒适度大打折扣。

第二,早期建筑没有考虑电线铺设的问题,导致巷道两侧电线似藤蔓一般密布,影响整体观感。”

范至诚听她讲得十分透彻,奇怪地问:“既然你知道同德里不适合居住,这毛病那毛病的,为什么你还要提议毛巾厂新宿舍楼要照着同德里设计?”

陶南风冷冷地瞥了他一眼:“请你注意听我说话,我刚才提议的,不是说照搬同德里,而是在设计中考虑与同德里的建筑特征保持一致性。什么叫建筑特征,你知道吗?”

范至诚没有说话,但脸色却由红转白。

陶南风继续道:“我记得黄主任在课上曾经对我们说过,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本着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来进行。”

黄家发连连点头:“是的。”

“传承,从来就不是照搬。

同德里曾经繁华过、高调过,地方志上记载着当年建成之时,引来无数江城人参观,巷子被人群挤满,热闹非凡。

同德里的建筑设计将西方两层联排别墅与京都四合院相结合,这在当时是非常大胆的一次创新,引来同行们热议,被评为:中西文化结合的产物、完美的艺术品。

但随着时间流逝、一代又一代人居住、改造,问题便渐渐突显。规划问题、朝向问题、造价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再做设计怎么能够照搬?

所以我提议,保留部分建筑特征,以保证与同德里风貌相似性,这样更有展示度,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江北的建筑。

但是,具体的层数、户型、平面规划,肯定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认真设计,尽可能地满足职工需求,让建造出来的住宅舒适、宜居。

所以我的意思,便是提取同德里的部分建筑符号进行传承,让建筑外形更有艺术性、更有个性,但在户型平面的设计上则要大胆创新,满足建筑功能要求。”

陶南风话音一落,黄家发的职业病发作,率先赞了一句:“陶南风上课听讲很认真,学以致用,不错不错。”

陶守信没有表扬,皱眉提问:“提取建筑符号,你知道什么是建筑符号?如何提取?”

陶南风胸有成竹:“建筑符号是指为了使用功能而制造出来的客体,比如梁、板、柱、阳台、栏杆、墙体、勒脚、台阶、雨篷……我在前期画速写的时候总结过一些,后期还会继续调研,提取出有历史性印记的建筑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