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干一件大事(第3/4页)

所以从理论上,一万三千两银子每公里的成本,应该能拿下来,此后随着铁路工程的成熟,张安世甚至觉得,这个成本还可大大的房降低。

南直隶这个地方,虽说右都督府所管辖的州府,并非是最富庶的区域,却也属于大明的精华地带了,在这里铺设铁路,应该不会亏本,将来成本应该可以收回。

可带动的各种产业所得来的好处,却是难以想象的。

可张安世报出来的数目,却还是吓了朱金一跳。

这可是千万两银子规模的资金啊,虽说分摊在每年,是可以承受的,可也太耗费银子了。

只是张安世的话,他哪里敢不听?最后咬咬牙道:“都督吩咐就是,无论是商行还是联合钱庄,都督要多少,小的就筹措多少,多余的公债,商行和钱庄兜底就是。”

“要的就是你这一句话。”张安世欣然笑道:“所以这些日子,还需辛苦你了。”

朱金忙道:“不敢。”

张安世随即看向高祥:“高府尹。”

“在。”高祥连忙起身,朝张安世行了个礼。

张安世道:“接下来,就看你了,铁路铺设前期的工作,你来进行,土地的征用,以及民工的调集,太平府这边,要承担大部分,当初……太平府预留了不少土地,现在……也可派上用场。”

“下官敢不尽力。”

张安世也长长舒了口气,不得不说,他现在颇有几分豪赌的味道,赌的就是这铁路一旦开始修通,那么百业也随之兴旺。

可若是修路的事搞砸了,那么怕要债务缠身,张安世思来想去,也只有连夜跑路去新洲一途了。

说干就干,钱庄开始放出公债,公债的利息,比将银子储存在钱庄要略高一些,这联合钱庄在朱金的授意之下,已开始大肆宣扬储蓄不如购置公债,以及公债的种种好处。

另一方面,左都督府下设的铁路司成立,除此之外,一个全新的铁路作坊成立。

随之而来的,是一个护路巡检司,配备了三百人马,主要的作用是保护未来铁路沿线的安全,对铁路线以及站点进行巡视,维持治安。

而消息一出,各大商行的东家,几乎都已经开始接受到了暗示,这些大商贾,绝不是傻瓜,他们做买卖除了有自己独到的眼光之外,对于情报的搜集,却也是十分看重的。

一听要修建铁路,这铁路这玩意的消息便都摆在了他们的面前。

而后……几乎是不约而同的,各大作坊开始拼命砸银子,预备承包各府县的铁矿和煤矿。

显然……未来这钢铁的需求会十分旺盛,这个时候若是不赶紧不惜一切代价的扩产,只怕便连口汤都喝不着了。

而且据闻栖霞商行,已经在芜湖等县,发现了大量的煤矿和铁矿。

……

“老爷,老爷……”

一处巨大连绵的建筑里,这建筑之外,竟还悬挂着进士门第的金漆牌坊。

有人朝内里的人行了个礼道:“刘公子从京城回来了。”

“噢?快,快请他进来。”

没多久,便见一个纶巾儒衫的青年入内,在这幽森的府邸深处,他朝内里的一个老人作揖行礼道:“恩师……”

这老人呷了口茶,才抬头看了一眼这青年,道:“京城的情形如何?”

这青年气呼呼地道:“糟透了,有人引狼入室,竟是请去了蜀王,那蜀王狼子野心,哎……”

“这些事,老夫从邸报中也知晓一些,真没想到……”这老人摇摇头,幽幽地道:“听闻京城之中,所谓的新政,就是给佃户分土地?”

“正是。”

“借诸士绅之头颅,邀买小民之心,哎……”老人继续摇头苦笑。

“恩师,情况并没有这样坏。”

老人诧异地道:“嗯?何以见得?”

青年便道:“学生在京城,倒也和不少人了解过,学生得来的消息,有些不同。”

“说来看看。”

青年道:“这蜀王和威国公不仅借查抄隐田之名强迫没收土地,而且强迫雇农接受这些田地,对于一个有志气而自食其力的农人而言,这种不劳而获的收入,无疑是一种羞辱!”

“所以在南直隶,不但受害的士绅们对蜀王与威国公有怨言,就是从前的佃农和雇农,也都有不满。”

老人不由道:“是吗?真没想到……”

“这是士林之中,学生所了解到的实际情况,这直隶可谓已是干柴烈火,人人对蜀王和威国公恨之入骨了,只是他们毕竟势大,人们敢怒而不敢言,只好受他们欺辱。”

老人叹道:“礼崩乐坏,礼崩乐坏啊……”

“恩师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此时该站出来,为天下生民说一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