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干一件大事(第2/4页)

朱金讶异地看着张安世:“收益?”

张安世今儿心情不错,此时很是耐心地道:“现如今,这左都督府治下,粮食的问题,算是足以解决了,商业也还算繁华,听闻不少商贾,还有咱们的栖霞商行,现如今……都积累了不少的财富吧?如此算下来,这资本的原始积累,算是有了。可凭这个,却还不足,这商贸到了一定的程度,成日只晓得纺织、打制家具,造瓷器和陶器,是有瓶颈的,再者说了,我来问你……”

张安世看着朱金道,问:“太平府织布和丝绸等等商品的产量,近来可有增加?”

“这……”朱金一愣,他不明白张安世怎么突然问到了这个,但还是想了想,如实道:“虽说有了不少的作坊,可实际上,去年势头倒是极好,可是今岁嘛,倒是有些缓慢了。”

张安世道:“这是为何?”

朱金毫不犹豫道:“这还不简单,当然是左都督府还有右都督府现在都清丈土地,而且也都照着太平府的规矩来,不少知府上任,除了清丈土地,干的第二件事,便是鼓励作坊,振兴商业,正因如此……所以有不少纺纱作坊,还有织布作坊,以及其他诸多作坊,见那里地价更低廉,人工费用也更低,便也愿意去那儿开设作坊。”

张安世便道:“这就是了,太平府可以靠这些作坊振兴,可整个直隶,难道可以靠这个作坊吗?那么……我们再想一想,若是将来,天下都效仿太平府,难道教天下的州县都如此?到了那时,只怕依靠这些作坊,百姓们早就饿死了。”

朱金认真一想,便不由点点头道:“都督这样一说,倒是颇为几分道理。这样说来,岂不是……其他地方……哪怕是推行了新政,也没有什么作用?”

张安世便道:“却也不可以这样说,现在就好像全天下,就这么一个饼子,现在这个饼子是太平府在吃,可随着新政铺开,分这饼子的州府越来越多,到最后,可能大家只能分到这么一点残渣了。所以啊,我们要做的,就是赶在这饼子分出去之前,创造出更大的饼来,而且动作要快。”

朱金便下意识地问道:“都督的饼子在哪里?”

张安世直接吐出三个字:“修铁路。”

“啊……”朱金又是一脸惊讶。

张安世便又道:“创造出需求,同时……会有更多的钢铁作坊、机械作坊,甚至还有蒸汽机的作坊,除此之外,对橡胶、炼金,木器加工都有极大的提升作用。”

“可是……这可是铁轨啊……”朱金显得有些担忧。

张安世道:“不要总觉得钢铁昂贵,你把产业带动起来,这获得的利益,却比这些许的东西,价值要高十倍百倍。铺设铁轨,就是要制造出钢铁、机械、炼金等产业的旺盛需求,让人愿意将更多的银子,投入到这里头去,也愿意不惜一切代价,去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除此之外,这东西建成之后,又可对我们带来巨大的便利,同时也能获得更多的收益,若是畏手畏脚,害怕贪功冒进,那么……便什么事都干不成了。”

高祥在一旁细细地听着,他这个新府尹其实对于工商的事,已经有了不少的自己的理解,可张安世这一次,却又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需要他慢慢地去消化。

朱金道:“那么都督的意思是……”

张安世道:“就让左都督府来牵头,募集资金,发行公债,进行铁轨的规划和建设。栖霞商行,还有你这下头的钱庄,这公债你们至少要认领三四成,我用左都督府的税赋来作保。”

说罢,他认真地思索了一番,又道:“今岁我们的税赋有两百多万两,其中一百万两是上缴朝廷的,你算算有多少结余,至少要预备一笔银子来,作为项目的资金。其余的……统统可以通过公债来筹资,这发债的事,还需联合钱庄这边予以配合。”

朱金道:“都督打算发行多少。”

张安世道:“先建几条吧……前期的规划,人员培训,以及勘探还有路基的修建,铁轨和枕木的铺设,这一些……前前后后,只怕要不下千万两银子……不过……好在这些银子,是分摊到未来数年的时间内。”

顿了顿,他想到了什么,才又道:“等铁路修成之后,还可赚取一些利润来偿还……这样算下来……资金的问题应该不大,先发行三百万两银子吧,不够了再追加便是。”

张安世记得,清末的时候铁路的建造成本大致是在一万三两银子一公里左右,当然,那个时候铁路技术已经比较普遍,不过鉴于当时清末的技术水平,只怕绝大多数东西都需高价进口,再加上明朝的银价比清末时期的银价要贵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