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好多好多的粮(第2/4页)

杨荣恍然大悟,接着又问:“这些登记在案的……如何确保每户的粮食上缴数目?”

文吏便道:“照着家里的地啊,所有人的田地有多少,几口人,都记录在案,在收粮之前,就已经有粮站的人计算过了,计算过之后,再让乡长和里长将所有应收的粮提前张贴出去,要确保在缴粮之前,各村都有告示,哪一户该交多少,谁家要带多少粮到粮站来,都需明明白白的。”

杨荣眼睛亮了亮,随即兴致勃勃地道:“来,让我来试一试,我来试一试。”

这文吏狐疑地看着杨荣,虽不知道杨荣是什么官职,却也知道杨荣是个非比寻常的人物,便道:“小心了。”

等下一个粮户来,口里道:“二六九四四三。”

这里头的数字,在簿子里其实根据数目的开头,都可以很快查阅到的。

杨荣顺着数字,很快便翻到了,询问对方姓名,果然对方说是。

紧接着,杨荣道:“你的地是二十四亩六分,其中十四亩是永业田,是不是?”

“是,是。”

杨荣道:“应收的粮是以石二斗一升,你当初在村里,是否知道这个数目?”

“就是这个数。”

这人倒是愉快,乐滋滋地卸粮去上称。

等上称的那边递来了准许入库的条子,于是杨荣便学刚才那文吏那般做了标记,接着又给这人开了一张单据。

杨荣办完,眼里就显得更亮了,请那文吏回来,他朝胡广道:“有趣,有趣,实在太有趣了,如此一来,大大减少了文吏的工作量,且还大大减少了小吏舞弊的空间,一举两得。”

胡广终究不算是傻子,也不禁为之称赞:“确实,若是天下都这样征收,倒是不失为美事。”

杨荣却是冷冷一笑道:“你想的倒是好。”

胡广瞪了他一眼,哼了一声道:“你总与我唱反调做甚?”

杨荣道:“你啊,真是糊涂,人家是平白得了二十亩的地,现在只教他们收一些粮税,他们当然求之不得。莫说主动来上缴,便是再加一成的税赋,他们也心甘情愿。且大家都这样缴,是一条鞭,你到其他地方去试一试看!其他地方,是叫虎口夺食,许多人交完了租,剩下的粮自己还未必够吃,多缴一点,是全家都要饿肚子的。有些东西,不是想学就能学来的……”

胡广:“……”

杨荣走马观花地看过之后,终于心满意足地去寻张安世了。

此时正是正午,张安世在这乡里备了一桌酒菜,请杨荣和胡广吃喝。

杨荣面对一桌子丰盛的酒菜,却是紧紧地看着张安世道:“这新田乡的收成怎么样?”

张安世不带一点谦虚地道:“丰收了。”

杨荣微笑道:“怎么个丰收法呢?”

张安世道:“收成比去岁,多了六成,去岁的水稻,亩产是两百七十斤,今岁……大丰收,是三百八十多斤,不只如此……两熟的田,也多了不少。”

杨荣:“……”

胡广低头喝了一口酒,不过这应该是乡下的米酒,颇为低劣,好像是在喝米汤,他咧咧嘴。

张安世道:“怎么,不信?”

“据老夫所知……现在也算是旱年吧。”

张安世却是看向一个人道:“王县令,你和他说。”

这县令王攘局促不安地陪坐在下首,坐在这里的人,哪一个人都比他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因而,被点到名,他慌忙站起来道:“旱灾是不成问题的,只要水利不出错,灌溉就耽误不了粮产,今年开春的时候,灌溉渠和一些简单的水库,就已经开始修建了。”

“宣城县,也是第一个,确保灌溉渠到村的县,今岁新修的水库,也有三处。其他地方,为了灌溉,也接引了江水……”

“除此之外,就是新粮种的引入,也帮了大忙。从前的稻子,无法密植,可这新稻种,可以比此前的稻种更密一些,且抗虫能力也较强。”

“还有肥料,各村都修了专门的粪池,用来给各户施肥。除此之外,还低价出售了不少子猪和鸡子,就是鼓励百姓们养这些……至于猪食和鸡食,则可以用土豆叶子,还有猪草,拌一拌,用来喂养。这猪和鸡的粪便,也可利用起来,大大地改善土壤,增加肥力。”

“二公,除此之外,还有就是耕具的推广,栖霞的新耕具,为了推广出来,便让各乡都组织集市,教农户们赶集的时候,都来瞧一瞧。或者自己用一用看,百姓们现在自己有地,底气也比往年足,这方面……也比从前要舍得的多了。”

“不说其他的,就说今年,在咱们这儿,卖的最好的,二公猜一猜是什么?”

“这……”杨荣二人发反应是瞠目结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