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八六秋(第4/7页)

相比于别的老太太拿着家里的“大权”不乐意分家,田巧花可不是那样。同样的,陈冬梅和柳来弟也不像是别人家儿媳妇儿那样不乐意伺候老人。

他们还真是乐意伺候的。

毕竟,照顾老太太不亏啊。

现在村里的老人最羡慕的就是田巧花,住着大房子,家里电视机洗衣机电风扇一应俱全。不仅如此,儿女还都孝顺。就连外孙都隔三差五的买东西回来看姥姥呢。

他们怎么能不羡慕?

要知道,这人老了啊,多少都不受待见啊,如果是家里有孝顺孩子还好,如果没有孝顺的孩子,那可真是遭了罪的。不过全村上下有顾家这么个对照组,大家又都觉得,自己儿女一般般也不是很坏。

毕竟还有更差劲儿的呢。

也就是顾家厚脸皮了,还能扛着。

不过这也不耽误大家羡慕田巧花,儿女有出息,孙子孙女儿也有出息,谁有她过得好?

最羡慕的,当属当年的老邻居吴阿婆了。

这都三年了,吴阿婆还活蹦乱跳的,别看她日子过的特别差,人也越发的苍老的厉害,但是精神头倒是挺好,这么大岁数还能上山呢。

别说她没事儿,他家老头子都没事儿。

这就很是离谱了。

这老头中风了三四年,整个人瘫了躺哪儿,说话都费劲,但是仍旧活着,这些年日子过的苦,他们老两口没少遭罪,但是仍旧顽强活着。现在吴阿婆就跟祥林嫂一样,时常跟着顾老头念叨:“当年咱们两家可是差不离啊,他们家过得还不如我们家呢,谁曾想啊,现在竟然成了这样。你说啥时候变得呢?老天爷不公平啊!她田巧花凭什么过好日子?”

她百思不得其解,但是又恍惚觉得,都是读书闹的。

她仔细回想往事,第一次改变就是公社的汽修分厂招工,但是顾家四个儿子都考上了。

都考上了啊。

凭啥,就因为他们多念了点书吗?

真是不公平啊。

明明当初还是他家儿子更能干啊。就因为这个文凭的差距,他们就没有报名的机会,真是老天没眼。

再就是第二次……

第二次改变是恢复高考,好像自从恢复高考,这王家就一下子一飞冲天了,王一城考上了名校,老王家的小辈儿一个个都读书,比别人家多了好多优势,纷纷都进城了。

是啊,恢复高考。

两次都是因为学习。

一次改变了田巧花儿子们的命运。

一次改变了田巧花孙子孙女的命运。

她想到这里,痛心疾首,她不思考自己重男轻女,不重视学习,倒是骂道:“杀千刀的啊,这为啥要恢复高考啊!为啥啊!就不该恢复啊!”

如果不恢复高考,那么他们家根本起不来啊,别看几个儿子都有工作,但是就那么一个工作,给那个小辈儿?他家孩子可不少的,到时候还不是要闹?他家还能看热闹呢。

结果偏是就恢复了高考。

“这瞎定的政策啊,就不该恢复啊!真是没天理了啊!”

吴阿婆痛心疾首,恨得不行。

“读书有什么用啊?多认识几个字儿能死啊?干活儿哪里需要那么多的文化?杀千刀的,就不该恢复高考啊。”

她自认为自己是想明白了的,所以整天叫骂,想起来就骂,全村不知道多少个人都听过,跟祥林嫂一样,絮叨个不停。村里人自然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不过大家可没人觉得吴阿婆说得对,就连村里最不上进偷鸡摸狗的都觉得吴阿婆脑子有包。

这读书才有出息呢。

他们就算是二流子也知道啊,自己读书不好没出息才混成这样,可不是说读书没有用。

不过吴阿婆还是整天念叨,更是嫉妒田巧花:“她过的明明不如我,咋的就变了啊!”

“妈。你闭嘴吧。”顾凛醉醺醺的烦躁说道。

嗯,吴阿婆和顾老头倒也不是一点倚靠也没有,三年了,顾凛也放出来了,他无处可去,也没有心气儿折腾了,现在就凑合在父母这边,不管怎么说,还有一个落脚之处不是?

不过别以为住在一起他就会多管老两口,老两口还是要自己寻摸吃的,顾凛只管自己,不过三年倒是让他有些改变,不像是早些年那么脚不着地了。

他也是村里人,也有地的,以前不在都被其他几个兄弟瓜分了,自从出来倒是又给抢了回来,进去几年,他整个人阴沉沉的,一头板寸,眼神阴郁,顾家其他几个兄弟还真是不敢惹他了。

不仅如此,他还抢走了吴阿婆和顾老头的地。

现在一个人种着三个人的地,踏实干活儿,倒是也有老人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不过更多人都是躲着他走,大家都是普通的老实人,对这样进去蹲过笆篱子的,总归是多了几分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