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沙俄使团的东方之行(第3/5页)

“9月10日,小雨。

“从白城到大中国城(即北京)有2天行程,大清的皇帝就住在这里。这座城市非常大,石头砌成,灰色,呈四方形,绕城一周需4日。城市四角矗立着一些高大的城楼,城墙中央也矗立着一些高大的城楼。城楼带有花檐,刷着蓝黄两种颜色。城楼的炮眼上架着大炮,城门旁也架着大炮,堆放着炮弹。每座城门有50名卫兵把守。

大中国城地处平原、绕城有一条河,名为游河,注人黑海(渤海)。据说从大中国城到大海要5-7天行程。大船开不到大中国城下,货物都是用小船和平底帆船运进城。

在大中国城之内还有一座黄金城(紫禁城),那里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据说,这座城是以各种奇珍异宝装饰起来,而皇宫则矗立于黄金城中央,宫殿的上方是金顶。

我们整个使团被安排在一个外交驿馆中,等待大清皇帝和他们主持政务的官员接见。听我们的蒙古翻译提及(中俄双方语言不通,但两国对蒙语都很熟悉,故而俄国使团雇佣了一些蒙古翻译),大清的皇帝只有八岁,尚未亲政。整个国家是有四位德高望重的大臣辅佐治理,处理国中大小事务。

“9月15日,晴天。

大清王国来了一位大臣,他骑着一匹矮小的马,在很多衣着光鲜的人簇拥陪同下来到驿馆。我领着使团几名重要的助手,在布置华丽的馆舍中,与他们进行了第一次交流。

我告诉这位大臣说,是全俄罗斯大君主、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派我们到中国来建立正式的外交和商贸关系,并借此觐见他们的皇帝,表达沙皇对他的诚挚问候。

这位大臣也表达了对我们俄国使团来访的欢迎,并表示,对于双方建立友好的外交和商贸关系,大清皇帝是应允的。

但他提出,关于在辽东,隶属于俄国的哥萨克人频繁袭扰和侵犯当地大清属民,是严重损害和侵犯大清利益的,应予以禁止和约束。

对于这位大臣的诘问,我与助手们进行一番辩解,说那是因为地方商民在猎取皮毛时,不小心误入大清属地,因为语言和交流存在某些障碍,而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冲突。但我们代表沙皇陛下,以后会尽量避免此类事情的再度发生。

这一次简单的交流,只是对彼此双方的进一步了解,并无深入探讨实质性的通商和外交关系。但对方在看到我们敬献的礼物时,脸上明显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笑容。

在这位大臣离开后未久,他们的皇帝赏赐了许多礼物给我们使团,精美的瓷器,细滑的丝绸,柔顺的狐皮,清香扑鼻的茶叶,以及一种来自南方大陆的蜜酒。

不得不承认,大清皇帝非常慷慨,这些礼物比我们送出的东西,价值要高出许多。”

“9月18日,晴天。

这天上午,大清皇帝最为尊贵的首席辅臣亲自召见了我们。

他在说了许多无意义的话语后,然后传达了他们大清皇帝的谕令,即应允与我俄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和商贸关系。在服从当地政府管理之下,可以在这座大清王国的都城设立商馆和外交机构。他们要求,俄国可以用大量的火枪和火炮来大清王国境内交换所需皮毛、瓷器和茶叶。

若是有可能,还希望我们俄国可以为大清王国提供更多懂得工业制造和发展的工匠和管理人员,帮着这个国家来大力提升工业能力。

面对这个要求,我和几名助手不由面面相觑。天主啊,在整个欧洲地区,我们俄国是处于最为落后的地区,别说我们俄国没有太多懂得工业制造和发展的工匠及管理人员,就是有的话,沙皇陛下也绝不会派到这遥远的东方,来帮助这个鞑靼王国建立和提升他们的体系工业。

另外,我们俄国使用的大部分火炮和火枪,有很大一部分也是从德意志、联省共和国,以及英格兰等国家地区购入的。至于我们自己生产的武器,嗯,不仅性能差,而且价格也比较昂贵。若是将这些可用于交换皮毛和茶叶的武器万里迢迢运到这里,恐怕多少有些不划算。

但是,为了保证沙皇陛下委派的出访任务得以顺利完成,我们还是虚伪的答应了他们所有的条件。听说,这个大清王国正在与南方存在的明国持续进行战争,可能是极度渴望建立本国的工业体系和获得大量武器,来应对外部的军事压力。”

俄国出访使团负责人勒·伊兹马伊洛夫写完今天的日记,然后出神地看了一会窗外不远处一栋雄伟的官衙,不由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他们这支由四十多人组成的俄罗斯使团是奉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彼得大帝的父亲)的指令,从遥远的西伯利亚托木斯克城出发,前往大中国城(即北京),觐见大清的皇帝,以便完成沙皇陛下的指令,允许俄罗斯与大清进行通商贸易,并相约共同对付盘踞在阿穆尔河两岸的渤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