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狂飙突进(第3/22页)

中国共产党1921年在上海诞生,我们说上海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发源地。那么日本法西斯主义的诞生地实际上也是在上海。1906年,日本法西斯鼻祖北一辉在上海,清水加米饭,炮制了日本的法西斯主义——《国体论及纯正社会主义》,这年他才23岁。到了1919年,他返回日本的时候,这套理论已经完全成熟,使日本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

当时各种力量中都聚集着一批年轻人。

今天的国歌作曲者聂耳,他为《义勇军进行曲》谱曲的时候,还不到23岁。今天每一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从孩子到白发苍苍的老者,当国歌响起的时候,都要站立倾听,感受当时一个年轻人对中华民族的血脉在危机与苦难中迸发出来的辉煌的精神。

写《革命军》的邹容20岁就去世了。《革命军》什么时候写的?邹容18岁的时候写的。邹容的《革命军》打动了中国近代史上两个极其重要的人物:一个是毛泽东,毛泽东看了邹容的《革命军》夜不能寐;另外一个是蒋介石,蒋介石也是一样,看了邹容的《革命军》夜不能寐。

陈天华去世时是30岁。

那是一个充满了热血的时代,一个年纪轻轻就干大事、年纪轻轻就丢性命的时代,没有一个人老态龙钟,没有一个人德高望重,而且没有一个人研究长寿、切磋保养,都是主义、奋斗、牺牲、救亡。

那是一个对我们的后世产生极大影响的时代,那个时代中华民族是跌宕的激流,不像今天是宽阔的、平稳的缓流。当然在激流中我们讲也是泥沙俱下,有年纪轻轻干革命,也有年纪轻轻就反革命,这样的现象应那个时代而生,也应那个时代而完成。

46.首个入党的黄埔学生为何要首个退党

在著名的黄埔军校,有两个年轻人,都是早期的共产党员,最后都脱了党。

一位是国民党第十师师长李默庵,另外一位是国民党第三十六师师长宋希濂。

李默庵,黄埔一期毕业,毕业后秘密参加中国共产党。

第三十六师师长宋希濂,黄埔一期毕业,也是毕业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两人的入党时间都在1 9 2 5年,都与黄埔一期中大名鼎鼎的共产党人陈赓关系极深。

李默庵19岁被陈赓带到广州陆军讲武学校。后来陈赓从该校转入了黄埔,李默庵也跟着转入黄埔。

宋希濂与陈赓是湖南湘乡同乡,17岁入黄埔军校,18岁由陈赓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李默庵是湖南长沙县人,出身穷苦,从小帮助父母卖柴、养猪,眼见穷人逃荒避难、颠沛流离,国家内战外患、水深火热,青年时就深受共产党理论的吸引。进入黄埔军校后,他便与很多共产党人发生密切联系。共产党员李之龙、蒋先云都给他很大影响,使他很快成为“青年军人联合会”的积极分子。

李默庵军校毕业秘密参加中国共产党后,与校政治部主任、中共“一大”代表包惠僧也相当熟。留军校政治部工作期间,他几乎每天晚10点都要到包惠僧宿舍参加碰头会。第二次东征时,作为第一军第六十团党代表,他又与团长叶剑英相处甚好。

宋希濂与李默庵比较起来,家境就较为宽裕,不似李默庵自幼为柴米奔忙。宋希濂中学期间恰逢五四运动,他与同学曾三合作创办《雷声》墙报,撰写声讨帝国主义侵略和军阀祸国殃民的文章。湖南军阀赵恒惕杀害工人运动领袖黄爱、庞人铨,宋希濂立即在《雷声》撰文,猛烈抨击当局。

这两个人又都在“三二〇中山舰事件”后,退出了共产党。

李默庵退党最初起因于谈恋爱。他与黄埔女生队的一学生相好,经常借故不参加党组织的会议。当时他所在支部的支部书记、黄埔一期生许继慎狠批了他一顿,说:“你就为了会女朋友不参加会议。”从此许继慎不通知他开会。李默庵也心存芥蒂,你不通知,我就不来了。就这样,李默庵在无形中脱离了党组织。

这很显然是李默庵找的借口。即便许继慎继续通知他参加活动,他对共产党所组织的活动也没有兴趣了。共产党动辄强调流血牺牲,此时李默庵已从黄埔一期毕业了,从总的趋势来看,他感觉到了一种能够当官,能够发财,能够光宗耀祖的可能。作为第一期的高才生,他对在校长蒋介石麾下干一番事业表现出更大的兴趣。

李默庵在黄埔一期自我感觉甚好,黄埔一期中有“文有贺衷寒,武有胡宗南”之说,他自己则添上一句“能文能武是李默庵”。当然,作为黄埔一期的高才生,李默庵的学习成绩、实践考核肯定都是不错的,蒋介石很欣赏他。他觉得在蒋校长的麾下,干一番大事,这是更有价值的;跟着共产党干,共产党动辄流血牺牲,有点儿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