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狂飙突进(第2/22页)

我们从这些历史来看,比较起徐海东与毛泽东的素未谋面,坚决服从,陈赓和蒋介石则相互熟悉,陈对蒋有救命之恩,蒋对陈又是如此欣赏,如此想提拔,如此想重用,可是陈赓因心中之共产主义信仰仍弃蒋而去。中国近代以来,没有哪一个政治团体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拥有这么多的就为胸中主义和心中理想抛头颅、洒热血、舍生忘死的有志之士。这批人,他们不为官、不为钱、不怕苦、不怕死,只为主义、只为信仰便可用一生去奋斗。

44.陈昌浩如何从一名留苏学生成长为一代将领

陈昌浩这个人的经历也是在革命战争年代非常具有典型意义的。他是留苏的,曾经与王明关系很近。当时所谓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陈昌浩是其中之一,他是苏联中山大学王明这一派的,回国以后就进入了鄂豫皖苏区。

陈昌浩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但是这个知识分子非常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呢?他融入根据地特别快,能和根据地的很多农民出身的将领迅速打成一片,身上没有一点儿知识分子的架子。

而且陈昌浩还有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能迅速进入军事指挥。像博古、张闻天、王稼祥,基本上终生没有太多涉及军事指挥,而陈昌浩不但能进入军事指挥,而且无师自通地迅速在军事指挥方面变成一个红四方面军的杰出指挥员。

陈昌浩在军事指挥中表现出了很大的悟性,所以他在红四方面军担任总政委这一角色。这个政委的角色跟今天不太一样,政委比总指挥还具有最后决定权。他迅速进入指挥者角色以后,在四方面军反“围剿”的作战中指挥了很多次战斗,而且打得都不错。所以这样一个知识分子出身的人在四方面军工农出身的将领中具有了相当的威望。

1934年,红四方面军攻打红安前,缴获了国民党一架高级教练飞机,这是红军拥有的第一架飞机,被命名为“列宁号”。这个“列宁号”也参加了战斗,这个战斗很有意思,也是工农红军进行的第一次空战。

红四方面军攻打红安,敌人做梦也没想到红军也会有飞机。当时红军缴获了飞机,而且把国民党的飞行员也俘虏了。这个国民党飞行员叫龙文光。龙文光是四川人,经过红四方面军的教育,他表示愿意为红军服务,开飞机轰炸敌人的阵地。

其实当时大家都没有把握,飞机让龙文光开走,他开上天了谁能指挥他?他开跑了不回来了怎么办?必须得有人上飞机监视他。谁去监视?

27岁的红四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亲自出马,飞行员在前舱,陈昌浩拿把手枪在后舱监视。

飞机飞到了红安上空,通过表情看,飞行员还是很可靠的,坐在后舱的陈昌浩就往下扔传单,又从座舱里一枚一枚地朝敌人阵地上扔手榴弹。

这就是陈昌浩,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他的果敢与勇猛——一线指挥员身先士卒,亲自上飞机,监视飞行员开飞机,再自已往下扔手榴弹,今天来看,都是难以想象的。

当然,陈昌浩后面又犯有错误,但是我们仍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忠勇的将士,这个人一心一意为了中国革命,毫无怨言。这是中国共产党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

45.一段跌宕起伏的历史为何由年轻人创造

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是一个热血澎湃的时代,一个狂飙突进的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一批年轻人浴血奋斗,国民党的一批年轻人也是在拼命奋斗,共产国际的一批年轻人也在奋斗。

列宁1924年去世,去世的时候不到54岁。斯大林42岁当上总书记,蒋介石39岁出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从今天来讲就是年轻的。可蒋介石觉得不行,他觉得总理对他任用得太晚了。

这是一个年纪轻轻就干大事的时代,也是一个年纪轻轻就丢掉性命的时代。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北大教授李大钊1927年就义,那时他还不到38岁。因为李大钊同志留着胡子,我们有些电视片把李大钊拍得老态龙钟,好像李大钊同志是五六十岁的样子,实际上他还不到38岁。

毛泽东34岁上井冈山,周恩来29岁主持南昌暴动,共产国际的代表米夫25岁在共产国际提出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当然米夫后来犯了很多的错误,但是米夫在共产国际首先提出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这个观点,后来在中国革命中被广泛地加以应用。而且米夫指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米夫后来虽然欣赏并支持了王明,犯了很多的错误,但是他最早认识到了这一点,贡献也是相当大的,而提出这一点的时候,他才25岁。

博古24岁出任中共中央临时总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