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魔之首”:好大的来头!

从事急救工作30多年来,这种猝死事件每天都在发生,很多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尤其是最近10年,由于工作压力大,年轻人猝死比起我刚到北京急救中心那会儿,真是多太多了,中老年人猝死的情况就更多了。

那么,究竟什么是猝死呢?

猝死,仅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突然死亡的意思,是指“貌似健康或病情基本稳定的患者在发病后6小时内,发生突然、意外、自然的死亡”。其中,心源性猝死约占80%以上,在发病后1小时内就死亡。

“发病后6小时内”是我国的规定,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规定相同,其他国家或地区还有规定为12小时、24小时的。时间不是绝对的,仅作为参考。著名相声演员侯耀文先生从上午开始发病,感到后背疼痛,直到下午6点多死亡,时间早超过6小时了,更不用说1小时了,但他依然是心源性猝死,而我们业内的人都认可这种判断,并没有为此而争论。

其实,判断猝死最关键的依据在于它的三大特点:突然、意外和自然。

“突然”表示急骤,“意外”表示预料不到,这两个词几乎不用解释,几岁的孩子都明白是什么意思,而“自然”死亡大多数人就未必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自然”死亡,指的是由于各种疾病导致的死亡,符合生命和疾病自然发生、发展的规律,没有暴力干预而发生的死亡,不包括由于疾病以外的各种原因导致的死亡——“非正常死亡”,也叫暴力性死亡,诸如触电、溺水、刎颈、自缢、急性中毒、车祸、高空坠落、工伤事故、自杀、他杀等。

在人类所有的疾病中,就其突发性、紧迫性、凶险程度和后果而言,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疾病能够与猝死相比,所以它又被列为“病魔之首”。

临床上,猝死可分为两大类,即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所谓心源性猝死,也称为心脏性猝死,指由于心脏原因导致患者突然死亡。患者以前可能患有心脏病,也可能并无心脏病史,但从发病到死亡可在1小时内瞬间毙命,这类患者在所有猝死患者中所占比例最大。

一般来说,引起心源性猝死的心脏疾病有两类,一类是冠心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导致猝死的第一原因,占猝死总数的80%~90%;另一类是除冠心病以外的各种心脏病,如心肌炎、心肌病、心脏瓣膜病、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先天性与获得性Q-T综合征、Brugaba综合征……

所谓非心源性猝死,也称非心脏性猝死,指患者因心脏以外的原因导致的突然死亡,占全部猝死的10%~20%。

我常说:“猝死是对人类和医学的疯狂挑战。”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急救任务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发性强、时间紧迫,而猝死又是急中之急、重中之重、险中之险,挽救生命的黄金时间往往就在数分钟之内,这就要求急救人员要及时到达现场,快速准确地进行判断和施救。要说最能体现“争分夺秒”的,就是抢救猝死的患者了,这也充分体现了“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医学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