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杜甫(第3/6页)

【见杜甫如此,唐肃宗非常感动,于是就封了个左拾遗的官职给杜甫,虽然也是个小官,但相当于给皇上纳谏。】

【只是像纳谏这种事,可是很需要技术含量的,毕竟纳谏也相当于另类的给皇帝挑刺找问题,于是一个不小心,杜甫就和唐肃宗起了冲突,还差点被杀头,好在有人给杜甫求情,最终杜甫才得以保住了性命。】

【但也因此,杜甫被贬了官。】

【而也就是这个时期,杜甫写出了“三吏三别”——即《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主要描写了当时战争带给百姓的悲惨和痛苦生活等。】

【官场黑暗,百姓痛苦,杜甫也过得很困苦,于是干脆辞了官,又是几经辗转,然后到了当时的成都。】

【在这里,杜甫在好友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也就是现在四川成都的“杜甫草堂”,已经成了一个著名景点,也可以称为“浣花草堂”,属于我国的4A级旅游风景区哦。】

"嗯?著名景点?什么四什么旅游风景区?"

刘彻不由得咂咂嘴,这名人到一定地步,连住的草堂都能成为著名景点?真不得了啊。

那若是他亲力亲为建出什么来,这后世会不会也同样如此?

刘彻还真当思索了起来——比如要不要把交给桑弘羊等人做的事情,也揽过来自己多做点?【到这里,杜甫总算能安定下来了,虽然生活还是艰苦,但好歹

能有了遮风避雨的地方。】

【也是在这一阶段,杜甫又创作了不少名篇出来,比如描写农家生活的《客至》,还有游览到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蜀相》,听到武侯祠和蜀相应该就知道,这首诗是有关于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的。】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诗充分的表达了杜甫对诸葛亮雄才大略,忠心报国,到最后却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之情。】

【除此之外,还有一首更震撼人心的歌行体古诗,也是我们必背的古诗词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其中最后那几句——】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当真是抑扬顿挫,曲折辗转,情绪激昂。是全诗的理想和升华之体现,也表达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思,以及崇高的思想境界等。】

历朝历代下,不少人看向小屏幕,观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好多都不由得沉默下来,或是几声叹息。

难怪会说这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这诗中所体现的种种,也真是让他们也不禁心酸和感慨起来。

而且这位诗圣的经历,也未免太过曲折和坎坷了。

"可想那盛世破灭下的百姓,怕是也同样如此。"

“哎,乱世当真是残忍,尤其是对百姓而言。”

"所以我们都要引以为戒才是。"

【安史之乱发生了八年,八年之后,安史之乱结束,杜甫收到消息,也是不禁激动感慨万分,于是写下了情绪难得高昂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之后他年纪更大,加上在成都的朋友也去世了,便想要返回原来的家中。】

【但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大唐也是元气重伤,内部仍是一团混乱不说,这外部也是军阀混战不休。】

【整个大唐,再也回不去从前了。】

r>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暨,潦倒新停浊酒杯。】

【回家的途中,见证了山河飘摇,混乱和战乱不休,加之杜甫年纪也大了,身体变得很差,而且这一路走得也不顺利,根本就没走出去多远,于是这位一代诗圣,最后病逝在了一条船上,享年五十九岁。】

秦王宫。

嬴政不禁也是在心底叹息了一声,一代诗圣,竟是这样的苍凉结局。这谁能想到。

虽说这所谓的经历,造就了这些名传千古的诗作。但也不得不说,对于当下而言,怕也只是有感而发,不得不发之作而已。

【其实杜甫活着的时候,他的诗作并不太出名,其名声肯定也是比不过当时的王维和李白等,但在杜甫去世之后,他的诗作就越来越受到了追捧,不止他被冠上了“诗圣”的名号,杜甫写的诗,也被称为了“诗史”。】

【如果说李白的诗风深受道家影响,洒脱狂放,仙气十足,王维的诗深受佛家影响,禅意满满,追求内心的淡薄以及宁静等,那杜甫的诗,可以说是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表达了兼济天下,忧国忧民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