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归人(第2/3页)

“我道山路怎么好走了,原来是栩娃天天修补。”三叔当卢栩是为了省钱才走山路,又是愧疚又是怜悯。

说起昨晚闹的笑话,三叔、四叔却直夸卢栩机敏胆大,卢栩谦虚,“是君齐让我灭了火把过去看看,也是他猜出来不是山匪了,还是君齐厉害。”

四叔点头,“读过书的娃娃是厉害。”

他们心有戚戚,别说当官的大人,就是管他们的差役记事记工也是得识字的。

可惜他们村里连个私塾都没有,想想读书的花销,也只能感叹。

家宴散了回家,卢栩看卢舟还是闷闷不乐的,忍不住逗他,“你这是怎么了,跟哥说说,哥给你出出主意。”

卢舟看看他,张张嘴,又抿紧了不说。

卢栩无奈,逮住他脑袋好一通揉搓,“这么点个小脑瓜子想的事比我还多。”

卢栩想,心情不好八成是闲的,他得给卢舟找点事干。粽子,还是得包!

他把全家叫齐了开会,给全家鼓吹粽子是多么好吃,卢舟怏怏不乐,卢栩使出杀招:“还能卖钱!咱们要是做出来吃着不错,我就运到县里卖卖看。”

卢舟低垂的脑袋果然支棱起来。

卢栩暗啧,心道:我还治不了你小子?小财迷!

他中气十足地开始布置任务:“腊月负责看好卢锐,娘泡米,卢舟洗叶子和枣,我再去捡点柴,一个时辰后家里集合,咱们开始包!”

腊月、元蔓娘:“好!”

卢舟强打起精神:“……好!”

卢栩拿上砍刀背着筐上山捡树枝,大树不好砍,乱长的小杂树随便砍砍,等过一阵树枝干枯了就能折下来当柴烧。

他砍些小树,再捡已经干枯的折断扔进筐里。

他家用柴多,他不在家都是卢舟一点一点捡,有时候遇到卢辉、卢轩,或是村里其他同族的亲戚,会帮卢舟多砍些。

卢栩活动活动胳膊,低头一阵忙活。

他还没下山,卢辉就找过来了。

卢辉比卢栩小一岁,长得比卢栩还高还壮实,见他拿着斧子来了,兄弟俩干脆砍了几棵直径三四寸的树,放倒砍枝拖回去。树叶喂鸡,树枝晒干备烧,树干先囤起来,干透了冬天也能用。

“我娘说要跟你学炸油条。”

“我知道,我都和三婶说好了。”

“我娘说得用铁锅,别的锅不行么?”

“不行,油温太高,陶的不结实,三婶先来我家做,等熟练了,挣着钱再买锅。”

卢辉想想,“嗯,麻烦大哥。”

“不麻烦,就是借你家钱我得再缓缓才能还。”

卢辉笑得腼腆,“不急。”

“怎么不急,三婶不是想买牛吗?”

卢辉无奈,“现在买也只能买到牛犊,帮不上忙。”

卢栩想起颜君齐推测的,想想还是没说,万一仗没打完,真是铁矿开铁开多,那卢辉就白高兴了。

“等等看吧,兴许以后就有大牛了。斧头给我,你歇会儿。”

他们俩换了工,卢辉去砍小树枝,换卢栩继续砍树。

忙活小半天,他们俩把树拖回家,三婶带着小夏、小雨和四叔家寒露、小满都围着元蔓娘看刺绣,隔壁颜母也在,边看元蔓娘绣边教几个小的怎么配色,怎么换线藏线。

卢栩一进家门,一院子女眷,人都看傻了。

腊月也被拉着学,但她对刺绣兴致不怎么高,见他回来了,就高高兴兴趁机跑了,“哥哥,娘泡好米了!”

行吧,既然这么多劳力,来,包粽子吧!

观阳县管辖区不少地方都种稻子,他们村就有水田,也有人种稻,但稻米金贵,产量不高,家家户户就过年过节才吃米,收了稻米基本也都卖出去。

米都不吃,更没人包什么粽子。卢栩问过,不止是卢家村穷舍不得吃米,整个观阳都没有粽子这种吃食。

听说苏记糕点有米糕,不知道是怎么做的。

卢栩把米、苇叶、枣、糖都端到院子里的大桌上,开始教。

糯米是没有的,卢栩只能用粳米凑合。他好久没吃米了,粳米也挺香。

枣贵,一个分成四份儿。

糖碾碎,把面粉炒熟,和糖掺到一起用一点点水团成小糖团,当糖馅。还能做豆沙馅,卢栩想得突然,没来及准备。

糖馅也不够,就纯包白粽。

等煮好了蘸糖吃。

卢栩拿苇叶示范,他这教的包着还漏米,堂妹小夏和三婶已经学会了。

等元蔓娘、寒露也学会,八岁的小雨七岁的小满十岁的卢舟都能慢吞吞包得像模像样了,卢栩就自觉退出,生火做后勤工作。

他,不适合做这个!

他们家女眷包熟练了,开始闲聊,“城里人可真会吃真讲究。”“我以前怎么没想过用芦苇叶包米吃呢?”

卢栩边生火边闷笑,对对对,都是从城里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