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退为进(第2/3页)

他从昨日委婉的逐客令里感受到了被拒绝的意味,那不足以令他颓唐,反而会提醒他向句桑释放善意的必要性。

中军帐里,其余人都散了。

白灵拱着鼻子入内,它环着长桌嗅了一遍,最终趴在封暄脚下,抬起小脑袋要抚摸。

句桑想:这到底是谁的狗呢?

“留两位下来,是为两件事,”封暄切入正题,“其一,翼城五万守城军会在两日内开拔,孤想向句桑王子讨一枚通行令,这五万人就从八里廊边关进入,等双骑进入战场,这五万人便停在如今双骑驻守的位置。”

司绒捧着杯,闻言杯沿一滑,差点儿掉,她扭头,意味不明地看封暄:“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再清楚不过,这五万人,是给你兜底的。”封暄云淡风轻。

翼城在哈赤草原正南方,东连旭州湾,西通乌禄,南接京城,是座四通八达的城池,同时是一座重兵屯守的要塞,封暄把守城军调出来,所谓兜底……一是可作为四方调配的后备军;二是若战败,哈赤草原沦陷,这五万人连同四营的人马,可以迅速堵住哈赤这个豁口,避免敌军乘胜推进,直入阿悍尔腹地。

封暄可以毫不犹豫地给黑武青云军的领军权,配合阿悍尔为那狂妄的小子鼓劲儿,但他同样会做好最坏的打算。

句桑想:这诚意,过分实在了。

“守军出调,城池中空,是为大忌,”司绒笑意淡薄,她可不敢吃这块大饼,“殿下慎重啊。”

“中空?不至于。”封暄把玩着空茶盏。

句桑想:北昭到底有多少兵?

四年前阿悍尔与北昭还在哈赤打过一场,彼时估算的翼城守城军在两万之数,四年来,北昭四军没有扩充的迹象,原来全增到各城的守城军里了。

“你手里到底有多少兵?”司绒可不会藏着话,她直勾勾地盯着封暄,问出了口。

傻妹妹,他就等着你问呢。

句桑起身,从矮柜里取出一枚通行令牌,但没立刻交给封暄,他站在桌旁,魁梧身形遮挡了光线,阴影将长桌削出一道三角,他不常做这种营造谈话氛围的事,但这位太子殿下打破了他待人的温和法则。

因为,太子让他觉得,今日的会谈从此刻才真正开始。

这相当可怕,说明太子把此刻的谈话看得比南线之战还重要,而更可怕的是,句桑知道,太子此刻的谈话中心是司绒。

心思电转中,句桑把令牌压在桌面:“照理说,不应该质疑殿下的好意,但是四营已驻有一万青云军,他们化解了一波猛攻,修筑起牢固的防御高墙,阿悍尔要感谢勇士们的慷慨相助。然而你们北昭人常说四个字,过犹不及。一万人可以是伙伴,五万人就可能是威胁。”

一句话里,所带的转折词后边,往往是重点。

句桑的重点是婉拒,但他手里同时压着令牌,便是要让封暄继续摊明目的,表示这场谈话还可以继续。

司绒耳畔跳动着声音,在二人谈话的间隙里出着神看地图,目光沿着灰色线条一路延伸,攀过阿蒙山的崇山峻岭,宕到阿蒙山东面的千里平野,最后落入深蓝的海域中。

她在这一刻明白了什么,想要开口。

句桑递给她一个稍安勿躁的眼神,他想要听封暄明说。

“简单,”封暄同样从袖中取出一枚太子令,他并没有向句桑一样扣在手底下,而是直接递到司绒手里,“翼城所能出调的,便是听太子令调派的兵马。”

这些年,四军人数始终保持在二十万左右,没有大变动。然而北昭还在年年征兵,这些兵员大多扩充到各城守城军中,入了太子的手里,成为他的一道底牌,这事连心腹也知之不多。

私兵。

司绒和句桑对视一眼,心里不约而同地想:深藏不露啊。

封暄流连在司绒的手上,没有在意两人的沉默,接着说:“若我不在,这五万人就是我留给你的底牌。”

封暄才是个高手,他进步神速,正在改变。

昨夜导致第二场“撕咬”的就是封暄的去留、司绒的进退。

唐羊关战事密集,开始出现猛攻的苗头,封暄不说前往旭州,也起码要坐镇居于中间点的翼城。他留在哪处,都象征着他对此方战场的偏重,继而对另一面战场的士气造成破坏。

他不但是封暄,他还是北昭的监国太子,是北昭所有将士仰望的定点。

昨夜封暄仍然想要通过某种运作,留在阿悍尔。

今日他已经想到了第二条路,用强兵铁令换一个心安。

这是他的私兵,司绒甚至可以带他们扫清阿蒙山……

他这是在放司绒飞的同时,武装她的铁翼。

司绒没有说话,也没有收回手来,她在茶香里,隔着被热气揉皱的空气看着封暄,她能感受到心里被锉断的小触角再次伸展,在它周旁仍然是一片坍塌的废墟,废墟飞快地被清空,取而代之的是噼里啪啦落下的钢铁鳞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