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自己人好办事

利用运输公司的资源,跟交通局合伙开一个驾校,是李卫东早就想好的主意。

这些年李卫东也一直在等待,等着运输公司彻底的陷入困境,然后就可以实施自己的计划。

以李卫东的财力,当然有能力自己掏钱建一所驾校。

但是当时政策可比现在严苛的多,民营资本就算是有钱,也拿不到开驾校的相关资质,所以开驾校必须得依靠交通局才行。

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是没有驾校的,当时也没有私家车,想要学习驾驶的话,主要有梁总途径,一是去部队参军,在部队里可以学习到驾驶技术,二就是运输企业内部师父带徒弟。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高考的恢复,国内的技术培训也开始恢复,这时候有些中专技校便开设了驾驶与汽修的培训专业,不过是以汽修为主,驾驶为辅。

不过在当时,中专生也都是天之骄子,从中专技校毕业以后,即便是学了开车,也不会去当司机,而是成为技术工人,有些甚至能都当工程师用。

1988开始,国内的驾驶员培训和考试,划归公安交警部门负责的。

这时候国内的一些大城市,出现了专业的驾驶培训学校,而这些专业的驾校,也都是公安交警部门,委托专业运输企业开办的。地方的公安部门自己是没有力量办驾校的。

到了1993年,驾驶培训又归于交通部门管理,而公安交警部分则负责驾驶证的考试,也就是形成了现在考培分离的制度。那个时候的正规驾校,都是交通部门办的,其他人想要办驾校,根本拿不到资质。

2004年以后,国家对于驾校的政策逐渐的放开,民营资本开始进入到驾校行业,全国各地的驾校井喷式的增长,这也是驾校野蛮才成长的时期,从2004年到2014年,短短的十年内,全国有2.3亿人拿到了驾照。

这时期的驾校可谓是槽点满满,乱收费、教练素质低下、教学水平差、服务态度恶劣等情况,在驾校行业中是很普遍的。

到了2015年,国家对于驾校行业的监管力度加强,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也让驾校行业更加的透明,国内的驾校才进入到一个正常的发展时期。

李卫东所身处的1993年,正是交通部门刚刚开始管理汽车驾驶培训的时候。

1993年的中国,道路交通的基础建设开始进入到了新的高峰时期,各地都在大力兴建省道国道,经济比较发达的的确则开始修建高速公路。

道路变得畅通了,也使得交通运输变得更加的方便。买车搞运输的人,自然就越来越多。

那个时候的卡车不查超载,而且也还没有出现司机互相压低运费进行恶性竞争的情况,在多拉快跑的货运体系下,买辆车拉货还是比较赚钱的。

然而在九十年代初,驾驶仍然是一项技术活,很多人想要搞运输赚钱,也能贷下款买到车,可不会开车却成了阻碍自己发财致富的门槛。

所以在整个九十年代,驾校的培训资源,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那时候想要去驾校学车,得托关系走后门,也因此那个时代的驾校教练,又牛又拽又凶,想上车练习,就得给教练送礼,要不然就别指望碰方向盘。

当时学驾驶的人,都是为了开货车赚钱,早一点学会开车,就能早一天拿到驾照,也就可以早一天赚钱,所以也只能好好巴结着教练,只求可以多摸几把方向盘。

驾校本来就是一项暴利行业,而在九十年代,还没有民营驾校,公办驾校处于垄断行业,那利润就更是十分惊人。保守估计的话,当时驾校利润在五成以上,这个利润率比烟草行业还要夸张,毕竟烟草行业赚到的钱,大部分都交税了。

这种暴利的行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放在平时的话,就算是李卫东拿着钱去找王长胜,甚至让交通局占大股,王长胜都未必肯让李卫东办这个驾校。

但是现在不同了,运输公司遇到了困难,几千待业职工要吃饭,如果办一个驾校,能够解决部分待业职工的饭碗,交通局还不用出钱,那王长胜当然不会拒绝。

对于王长胜而言,运输公司的那些待业司机,都是负担,那些老旧的解放车,也跟废铁差不多。

如果能够废物再利用,让待业司机自己养活自己,减轻交通局的负担,何乐而不为呢!

然而对于李卫东来说,这些待业司机,乃至那些卖不出去的老解放,可都是资源。

在当时,一下子找三四百个经验丰富的货车老司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运输企业,别的地方还真找不到。

而且三百辆教练车,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凑齐的。正常开驾校的话,想要凑二三十辆卡车当教练车,就已经是很费功夫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