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见王锡爵(第2/2页)

何况这篇《乡居小记》描写可谓意境深远。

经柳贺那篇《祭师文》,天下读书人知晓,镇江府丹徒县有一位孙夫子,而《乡居小记》一文则将柳贺家乡美景写出,此地有山有水,可远眺长江,渡口游船如织,绿树葱葱,百姓安宁,经他所写,镇江府的美景跃然纸上。

柳贺极少写散文,这篇《乡居小记》不似他从前文章那般棱角分明,但一篇读完,却有一股清新之感扑面而来,令人心中欢快。

“柳泽远文章已是大成了。”

“此人投身官场倒是可惜,若一心写文章,史书上必能有他姓名。”

“好文难得,自《祭师文》后,便是这《乡居小记》最合我心意,泽远他回乡有空闲,不写上十篇八篇怎么能行?”

听黄凤翔这般说,罗万化不由笑道:“鸣周兄,你且放过泽远吧。”

黄凤翔道:“待泽远回京,我定要他将这文章抄录下来,赠一份予我,文章大家的文稿,日后可作为传家宝,一甫兄也叫泽远赠一份。”

罗万化也有些意动。

……

柳贺忙了一阵农事,王锡爵的信又到了,他便抽出空来去太仓拜访。

他与王锡爵约定了某日到,镇江府离太仓不远,一日也够了,王家是太仓豪富,王锡爵任吏部左侍郎后,在太仓一地,王家更是说一不二的存在。

当然,王家子弟颇为低调,毕竟苏州府这地盘高官众多,王家行事若是太猖狂,也易被言官盯上。

柳贺见了王锡爵便感慨道:“我知元驭兄为何常惦记着归乡了。”

王锡爵笑了,道:“你若喜欢,便在此多住半年。”

柳贺道:“元驭兄再这般说,我明日便举家迁至太仓。”

“镇江知府恐怕得先和苏州知府打一架。”

两人开了会儿玩笑,王锡爵便称赞起了柳贺那篇《乡居小记》:“泽远你在家也是劲头十足,我却非如此,在乡只愿当个富贵闲人,教教儿子们读书。”

“这样也不错。”柳贺道,“元驭兄你也知,我在礼部办了不少事,全放下我也办不到。”

他们当过官的,只要对朝事还有一点忧虑,便不可能说放下就放下。

“京中究竟是何情形?”柳贺道。

王锡爵轻轻摇了摇头:“你我都退了,元辅便不再提增补阁臣,京中许多官员都十分心急。”

“此事实在难看。”柳贺道,“天子已成年,恩师的确该归政,可落到如今这个地步

,倒好似天子急着抹杀恩师功劳似的。”

“你我二人不在京城,纵是忧心,也顾不上那么多了。”王锡爵叹道,“我思虑许久,仍是觉得泽远你当先我一步入阁。”

“为何这般想?”

王锡爵道:“我虽不愿认,心中却也明白,无论是天子还是元辅,都更属意泽远你。”

换了旁人王锡爵或许会不服气,但对柳贺他一向敬佩。

“泽远你要歇到何时?”王锡爵道,“经元辅归政一事你也能看出,朝堂上办实事者少,谋心机者众,泽远你想避开妖风,可一味逃避也不是办法。”

柳贺叹了口气:“元驭兄,我今日来此实不想听这些。”

“那便改日再谈。”王锡爵道,“今日你难得来一趟,我令府中厨子做了几道拿手菜,也好叫你尝尝苏州口味。”

柳贺道:“我当年游学也在苏州住过一阵,可惜当时与元驭兄并不相熟。”

王锡爵的意思柳贺也明白,但他觉得,至少现在还没有到他回朝的时机。

若是可以,柳贺希望能在天子感受张居正归政诚意的时候回朝。

论起朝事,王锡爵有许多见解,但不论朝事时,他于琴棋书画品茗等道无不精通,柳贺不由感慨,大户人家出身和他这小门小户出身果然不同。

在太仓王锡爵家中住了几日,对方待柳贺可谓事事周到。但两人谈话间仍是提到了张居正归政之事,一方面,张居正的确要归政,时机已经到了,但另一方面,天子同样要做好亲政的准备。

临别之际,王锡爵对柳贺道:“泽远,若我所料不错,你归朝应当比我更早一些。”

柳贺疑惑道:“元驭兄为何如此笃定?”

“你不必猜缘由,只需知道我王元驭是神算便可。”

柳贺无奈道:“元驭兄,若我真如你所说那般归京,我定要向天子奏明,元驭兄你在乡极是清闲,竟要和钦天监抢活干。”

王锡爵不由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