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开考

七月,镇江府城内依旧一片炎热景象,柳贺刚写完一页字,墨迹早已干了,这是夏日写文章的好处。

他上午刚去了一趟府学,就听同窗们打听来了消息,说秋闱应天乡试的总裁已经定下,为翰林院侍读王希烈和编修孙铤。

王希烈现任左春坊左谕德,孙铤则是右春坊右中允,都是京中最清贵的官员,王希烈与孙铤均是嘉靖三十二年的进士,与镇江人曹大章、姜宝同一科,那一科的状元是福建人陈谨,曹大章先前攀附严嵩,后又得罪严党致仕,陈谨的遭遇则更惨一些,他在家中为父丁忧时,福州三卫因兵饷作乱,陈谨出门劝解反而遭祸丧了命。

王希烈是高拱的弟子,孙铤则出身官宦世家,其祖父孙燧为宁王朱宸濠所害,父亲孙升官至都御史,伯父孙堪是武状元,兄长孙鑨则是嘉靖三十五年的进士,放眼整个大明朝,孙铤的家族履历都可谓十分惊人。

乡试主考名单一定下,王希烈与孙铤的文章随即被销售一空。

不过乡试已经不剩几日了,此时抢购文章已经晚了。

柳贺考前给自己放了松,先锻炼身体,围着家前屋后跑上几圈,打打拳,再将精神养好,以最佳状态应对乡试。

王希烈和孙铤的文章柳贺只看了三四篇,但他清楚,这一科乡试文章须得简质而深厚,以明理为先,文辞放在明理之后,毕竟眼下已是隆庆年了,嘉靖后几年的乡试会试就一直强调不许用浮辞,今年乡试想必也是如此。

历年南直乡试的总裁便定得晚,今年尤其晚,两位主考怕是刚到应天府就直接进了贡院,这样应当能杜绝不少通关节之人。

……

虽说乡试八月初才正式开考,但七月末,柳贺与施允就已乘了车到达应天府,此时整个南直隶的士子们也在纷纷赶往应天。

迁都之后,乡试便是南直隶一省文教的最大盛事,乡试每逢子、午、卯、酉之年进行,八月初九考第一场,八月十二第二场,八月十五则是第三场。

隆庆元年乃是丁卯年,又是新帝即位后的第一场乡试,两直及各布政司自然十分谨慎,应天的主考选的是王希烈和孙铤,顺天主考则到八月才公布,主考为嘉靖三十八年状元丁士美和张四维。

柳贺与施允今年换了一家客店,考中秀才后,两人手头都略宽裕了些,挑的客店更清净一些,只是离贡院比上一家远,不过客店一样有马车送考,倒是无需考生们忧心。

两人此前已来过一次应天,对江南贡院也十分熟悉,乡试的流程早在来应天前已听府学同窗提过数回,今科的流程与往年并无区别。

院试之中柳贺与施允已见过不少老童生,而到了乡试,老秀才比比皆是,柳贺同客店里便住了一位老秀才,头发已花白不说,走路也颤颤巍巍的,不知还能不能提得动笔。

柳贺想了想贡院的环境,幸亏此时是夏日,若是冬天,贡院里都能抬出不少士子。

士子们一旦集中起来,有互相探讨文章的,虽然讨着讨着便会钻牛角尖,这也是读书人的通病,争来争去总是不肯服输,也有议论乡试谁人能夺魁的。

“我们南直一省,苏州府与松江府的士子历来取中最多,如苏州府刘瑊与徐显卿,这徐显卿考童子试时有异象,苏州阖府都传遍了。”

“我倒是觉得武进唐鹤征更有可能夺魁。”

“阁下未曾听闻周汝砺之名?”

“这周汝砺曾在湖州董尚书家坐馆,董尚书之名诸位应当知晓的吧。”

董尚书即董份,是前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董份的名声可以说是十分差,他眼下因为受了严世蕃贿赂被揭穿回了老家,回家后又大肆侵吞民田,搞得民怨沸腾。

但董份数次在会试、乡试中担任考官,弟子中有申时行、王锡爵这样将来位至首辅的人,因而董份虽在家乡搞得民怨沸腾,日子却过得着实滋润。

周汝砺能被董份选中担任馆师,足以证明其才学出众。

“我倒是觉得镇江府的柳贺此次乡试必然夺魁。”

突然被点名,柳贺正在吃面条,差一点面条就钻进鼻子里了,尽管如此,他还是被面汤呛到了,猛咳了好几下,角落里正在高谈阔论的士子们不由把视线投向了他。

柳贺继续吃面条,并用手挡住脸。

施允想要开口,柳贺连忙示意他停,不用猜柳贺也知道,接下来施允必然是要调侃他的。

只听那提到柳贺名字的士子道:“诸位可曾看过柳贺道试中的两篇文章?当真是精彩绝伦,吾辈不及多矣。”

“可这柳贺年纪毕竟轻了些,且他院试只取了第三,又如何在乡试中夺魁呢?”

“诸位这就有所不知了,柳贺不擅诗词之事镇江府人尽皆知,他的文章可是得了大宗师赞誉的,据传柳贺之所以院试取了第三,便是因为诗词的缘故,若论文章,他丝毫不逊于唐鹤征及刘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