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第2/5页)

据他私下透露,近年来他们翰林院中寻求外放的不只一个,还有几位是负责给小皇子讲课的先生——当今一直无子,如今养在膝下的小皇子们,皆是宗室近支中挑选入宫、从小培养的宗室子,比如某小团子。

沈丽姝从秦叔叔轻描淡写的两句话中,仿佛闻到了山雨欲来的味道,不敢多问也不想多问,只乖巧贴心的让秦叔叔安心赴任,每年的分红和账本,她会想办法托人一文不少的送到他手中。

当然善良的秦叔叔没有让她兴师动众,表示他的独子祈哥儿她三弟还大些,也早已开蒙进学,此次便被留在了本家,由秦老爷子亲自教养,他只带妻子和一干家丁随从赴任。

酒楼分红直接交给祈哥儿就行,他身边有衷心可靠的老仆代理庶务,遇到事情也可叫祈哥儿去找他祖父秦大人商议。

这样一来,秦叔叔外放也不会对他们造成什么影响,沈丽姝表示很棒棒。

而且秦郁松出发赴任前,不但安顿家小,还抽空关照了沈丽姝这个便宜大侄女的弟弟。

这些年随着生意上的合作,他们来往越发密切,尤其是沈丽姝买了豪宅后,给自己安排了光线绝佳的书房、布置得文雅又舒适,家里还有专门的会客厅花厅,再不似从前那样处处不便,秦郁松登门做客的次数也一年年增多。

他人本就格外的好为人师,到沈家除了亲自指导沈丽姝的琴棋书画,偶尔也会考校跟他儿子差不多大、又时常赖在阿姊书房里的沈三弟同学,一来二去也有几分香火情,于是这次外放,照拂不到便宜大侄女身上的秦叔叔,便把注意力转移到沈三弟身上,特意在赴任前给他找了个先生。

沈三弟的这位老师同样姓秦,是秦郁松第一年参加会试的同年,当时两人年岁相当,又双双落榜,一时间惺惺相惜,这些年常有书信来往。

只不过秦郁松运气好,又有家人朋友的开导和鼓励,很快便重振旗鼓,终于二战成功。

而这位秦举人却要命运多舛,他原是寒门子弟,母亲早亡,落榜之后的几年又接连丧妻丧父,期间更因为守孝错过了整整两届会试。

因为种种原因,秦郁松把这位好友介绍给了沈三弟当先生,顺便还接收了秦老师那双随他一同进京的儿女。

不得不说,沈三弟拜秦举人这位老师的费用,比他大哥二哥加起来还高几倍呢,这里没有说林举人不够逼格的意思。

事实证明林举人还是很牛逼的,如果说以前只是人云亦云听说他有进士之才,却没有什么确切事例的话,那去年他的独子林辰松,以优异成绩考中那届最年轻的秀才一事,完全证明了林举人的教学水平。

教出一个最年轻的秀才儿子,让林举人在汴京城也有了些名气,沈大弟沈二弟早早跟着这样一位老师算是见了大漏。

关键是老师名气见涨,他俩的学费也没有增加半文钱,甚至在老沈家一大家子也买了房子、举家搬进城生活之后,兄弟俩彻底在林家定居了,吃喝拉撒都跟着老师他们,林举人他们还不肯收生活费,那点学费估计全吃到俩人肚子里了。

兄弟俩这学上的,四舍五入简直不要钱。

沈家旺夫妻当然不会占这种便宜,只要有心,人情还是能想办法还回去,比如逢年过节给林举人父子送文房四宝,为举人娘子和老太太挑选些京中流行的布帛首饰等。

只是这属于人情往来,性质就不一样了。

而沈三弟的老师秦举人,将来是很有希望成为进士老爷甚至是为一方父母官的,托了秦叔叔的关系才能请来这样一尊佛,待遇必须加满,沈家旺夫妻商量过后,诚意满满的给定下了年俸二十两、同时为父子三人包吃包住的待遇——数目是夫妻俩定下来的,最后掏钱的也是他俩。

倒不是沈丽姝小气的不愿意给三弟掏学费,毕竟以她如今身家,再养二十个弟弟也不慌。

只是沈丽姝不差钱,爹娘也同样不差钱。说起来她当年创业的初衷,不过单纯觉得家里弟弟太多,老爹工资可能承担不起,她赚点钱改善生活条件顺便帮忙养弟弟而已。

后来大弟二弟读书考科举的路子也是她定下来的,还信誓旦旦会资助他们成材。

事实上,沈丽姝也就为弟弟们掏过第一年学费,后来父母手头宽裕,就再没有她的用武之地了。

不仅如此,她包圆家里生活费和阿姨们工钱的时间也不是很多,有能力后,沈徐氏他们抢着把这部分责任接过去了。

诚然,沈家旺夫妻的第一桶金也是跟着她赚,外人看来不过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但沈丽姝自己知道不是这样的。

当初创业时,老爹和娘亲也曾点灯熬油陪他们奋斗,作为亲兄弟明算账的好闺女,他们干多少活、流多少汗,她就给多少工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