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第4/5页)

皇帝吃力地摇摇头:“不必,该说的,朕已经和他们说完了,最后的话朕有些想要嘱咐给你,不过先要谢你一谢……”

“陛下言重了……”

“如果不是你,朕大概已经铸成错事……你说得对,朕或许是个好皇帝,却不是个好父亲,朕还不如你更了解自己的孩子。方才太子对朕说,如果那时候赵王被处死,他实在是觉得这个帝王做了也尽是噩梦无尽……傻孩子啊……就算赵王不死,他今后好梦的日子也屈指可数了……”

卓思衡忍下悲伤坚毅道:“臣不敢保证可让太子殿下今后高枕无忧,但也必会为殿下分忧解难。”

皇帝似是很满意这个答复,努力笑了笑道:“朕相信你。朕知道,你劝朕不要杀赵王不单单是为了太子殿下和自己,也是为了朕……你看得出朕不忍心,不愿意朕带着绝望离开,你实在是个好人,做个能臣和好人往往并不能融,可你却做到了……”

面对这样的赞誉,卓思衡一时竟不知如何领受。

“最后让朕做出决断的,其实仍然是你。你说得对,若你今日无动于衷,朕事后再想,只怕会更不安心,可以你今日之谏,至少朕也少许心安。不过若不是有你辅佐太子,赵王……朕还是会杀……可想到有你在,朕便觉得,这个孩子的性命留下也无妨……况且经过这样的事情,朕的孩子也不会再有什么快乐可言,朕到底还是断了他的命运和野心,这样活着真的比死去还好么?朕也不知道……这也算是朕可以为太子所作力所能及的最后一件事了……”

卓思衡心下怃然,轻声道:“其实臣亦不知。”

二人沉默半晌,皇帝又道:“罗贵妃……赐死后,让她随葬吧……”

“是。”

“你倒答应得干脆。”皇帝面容苦涩,笑却仿佛在抽搐一般。

“臣心中对赵王存有怜悯,但是对始作俑者却半点都无存此心。”

“你心中界限分明,朕也不及。”

“但陛下在臣心中却是值得后人大书特书的一代君王。”

“哦?你觉得朕哪里做得好呢?”

“陛下,不是所有人都能在经历您所经历的命运后仍然选择克制的。”

即便在垂死之际,皇帝听闻此言也还是禁不住变了脸色,可很快,他似乎意识到生命的流逝已不足以让他在乎这些话语,他又恢复了平静,甚至面上带着一丝苦笑听卓思衡将话讲完。

“陛下遭遇过悲剧与不公,却仍将天下之责视为己先,不曾为私怨而凌虐苍生,您虽怀厌憎却不以此心境而治世,臣心中对您始终存着敬畏。”

这是他发自内心的言语。

卓思衡其实心中再清楚不过,皇帝多少有强迫自己做个明君与景宗相较高下的恨意在,可是皇帝已经是将死之人,许多话没有必要说得那样清楚,况且在自己的心中,皇帝也确实做到了许多前代帝王未有的功绩,只看如今四海平顺百姓安乐,也知眼前将去之人也该是得几分后世赞颂的明君。

卓思衡这时自己也想了个清楚透彻,或许正是因为这发自内心的赞许,他才不希望皇帝最后连杀儿子而污名,他希望历史能给眼前的人一个公正且真挚的判断。

皇帝值得这样一个身后的公平归齐。

沉默许久的皇帝终于开口道:“其实你又何尝不是与朕一样呢?”

卓思衡愣住了。

“你心中也必然有怨有恨,然而为朝堂安稳为避免党争,你只字不提家人冤屈,只一心谋善政求至理,你所说朕拥有的品格,你自己也都一样不差。”

卓思衡听完皇帝的话,下意识想去摸这些年始终贴身携带的那封记载有戾太子过往险遭毒杀缘由的信,可他最终还是没有开口言及此事。

“臣不敢以此自居。”

“你可以的,你会是个很好的辅弼之臣,你心地柔软,却手腕强硬,你不会辜负与太子的深恩厚谊,也不会废弃自己的一番宏图,天下有你在,或许才是百姓之幸。朕从前对你多有看重就多有忌惮,但今日一事可见朕不过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你不必替朕转圜。”

皇帝制止卓思衡的意欲开口后又缓缓说道:“人世之历练,朕已行遍……好与不好,便按你说得,交予后人评说吧……但你的历练才刚刚开始,不要忘记今日朕对你说过的话,善待太子,善待九州四海的臣民与万物……”

千钧重担,卓思衡凛然领受。

皇帝再度沉默,这次的沉默更为短暂,不一会儿他便继续方才的对话:“好了,说说你打算如何处置赵王。”

“太子殿下若真一个手足没有,反倒让其余宗室和藩王起异心,臣不打算软禁赵王,赵王虽一十四岁,却仍未到开府的年级,可让太子殿下亲自教导陪伴幼弟。”